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周刊 > 精彩推荐 > 正文

外教专家讲授“合作型学习教学法”——上海城建学校打造课堂全新生态

2013年07月12日  来源:中国职教之声 
  

Peter Lovrick教授主讲的“合作型学习教学法”

同学们正在分组讨论

“思考—配对—分享”、“发送问题”、“三留一走”…,教室里一位说着略带口音但非常流利的中文的外国人正在给大家讲述着这些陌生的名词概念,这就是近日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的一堂外教课程,由来自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的Peter Lovrick教授主讲的“合作型学习教学法”。

在介绍了“合作型学习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后,Peter Lovrick教授将参加培训的老师分成了七个小组,通过对一个课题的阅读,分析,讨论,提问,收集信息,整理归纳,交换意见,总结发言等环节的现场实践,让大家在“做中学”,进而感受并理解“合作型学习教学法”的实质和精髓。在Peter Lovrick教授热情洋溢而又风趣幽默的讲述和现场调度下,大家都积极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发言中。课堂节奏紧凑,气氛轻松,时时传出欢声笑语,精彩之处更是热烈的掌声不断。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的课程结束了,大家理解了所谓合作学习,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任务型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新策略。它强调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基础上,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为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由接受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它的意义在于实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型学习教学法”是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能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课后,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多更广泛深入的引入“合作型学习教学法”,一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在积极交往中合作,在体验成功中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编辑:fx889hao05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