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 > 正文
海外博士打“飞的”来烟寻坐标
发布时间: 来源: 水母网

  山盟海誓动人处,不及烟台留你情。

  8月12日至13日,“山海慧聚 智引未来”2025烟台海内外博士(后)交流对接活动(海外留学人才专场)举行。来自海内外诸多知名高校的50余位留学博士(后)齐聚港城,2天时间里,他们先后走访科技园区、头部企业、驻烟高校,深入了解烟台的创新创业环境、产业发展概况,推介高新技术成果。

  既有面对面、接地气的诚恳洽谈,也有真金白银、拆开揉碎的政策宣讲,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地探访,高层次人才与烟台持续“交心”。

  不远万里 海归“就认烟台”

  6250公里,15个半小时,这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到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的距离和时间。作为打“飞的”从海外参与交流对接活动的博士之一,6月底刚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辽宁姑娘何泽,烟台之行着实“不远万里”。

  “我家里祖辈就是闯关东的烟台人,父母都支持我回国后在烟台发展。”快人快语的何泽告诉记者,参加海内外博士(后)交流对接活动前,她已经主动联系了多家驻烟高校人才办,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用人计划与发展前景。“作为新晋万亿级城市,烟台发展前景广阔,我也希望将自己在国外高校多年的所学所得,在烟台得以施展。”

  从首尔直飞烟台的韩国延世大学博士鞠鑫,同样做足了功课:“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辅助外语教学,以及东北亚研究。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多年前就花落烟台,片区内韩企众多,期待未来能在促进中韩交流合作的国际组织、文化交流机构工作。”

  就认烟台,是不少海归博士的共同心声;感受烟台,他们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芬兰Avalance Oy首席科学家、车凌科技副总裁鲍森博士提前一天抵达烟台,从高铁南站下车后租车14个小时,几乎将烟台滨海一线走了个遍,零距离感受城市风土人情。

  先后收到长沙、武汉两地高校邀约的马来亚大学博士廖金艳,同样将烟台列为北方行的第一站,2天下来,她的足迹不但遍布了产业园、链主企业和高校,也留在了养马岛、所城里和烟台山:“我在烟台感受到的不仅是求才若渴的真诚,更是城市真切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儿。”

  以真诚迎热情 产才“对齐颗粒度”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海外博士们对烟台信心满满,烟台同样回以满腔诚意。

  “我刚下飞机,就接到了泰和新材的洽谈邀约。”在海外人才项目与园区、企业路演现场,国际膜科学技术界知名专家汲江博士的开场白,谈的不是手握的8项美国专利、30余项国内专利,而是烟台企业敏锐的洞察力。

  此前,汲江博士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留学20多年,从事膜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工业产品开发生产近30年,曾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产化海水淡化反渗透膜项目。“高端膜技术在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烟台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前景广阔,是理想的创业之所。”

  “参加活动前,我曾系统查阅过烟台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新闻报道,发现这是一座绿色低碳‘宝藏城市’,不但是山东省绿色低碳城市试点,还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超低能耗建筑社区和公共建筑。”参加路演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李倩玉说。

  博士毕业后,李倩玉多年来一直从事人工智能的能源环境安全解决方案,伴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品质提升、绿色转型等发展新模式,烟台绿色建造产业是货真价实的“蓝海”。“仅看黄渤海新区,商业综合体就多达9家,公共建筑数量更为庞大。希望我们在海外建筑节能中积累的经验和案例,也能在烟台‘即插即用’。”

  相比于对烟台充满新鲜感的博士们,早在今年6月,韩国仁荷大学博士帖骥龙已经对烟台有了更深度的“摸底”。

  “我当时作为地接联络员,承接了烟台部分活动在韩国的落地和推广。烟台参会人员的敬业、踏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这座城市被低估的优势。” 帖骥龙告诉记者。

  博士变“主播” 倾力为人才政策“带货”

  烟台,值不值得留下?不妨听听“过来人”如何主动打call。

  “我们初创阶段最困难的时候,正是留创园的大力扶持,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在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山东纳飞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纯的演讲很“掏心窝”。

  回顾5年前生产出第一台样机发往天津,直至如今领航纳米纤维材料前沿新赛道,李纯坦言,视同家人般的“免费午餐”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留创园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以及启动资金,企业得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研发和市场,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有说服力的,还有覆盖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留学补贴、创业资助、贷款支持的“真金白银”——最高18万元生活补贴、26万元购房补贴,叠加最高15万元的一次性留学费用补贴,对创业获奖项目提供最高600万元综合资助、500万元信用贷款,为获得国家、省人社部门资助的留学人员创业项目提供1:1的创业资助配套资金。

  “我们通过常态化举办‘山海慧聚 智引未来’主题系列人才交流活动,邀请海内外人才来烟开展推介路演、座谈交流、洽谈对接、感知考察,让更多的人才了解烟台、落地烟台,不断提升烟台在海内外人才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留学工作科科长鞠成银说。

  北纬37度的烟台,在盛夏拂面的清爽海风中,释放出的是100度的好客热情。这份热情,是万亿之城的澎湃发展动能,是人才政策落地的坚实保障,在这座充满机遇的山海之城——“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卷”!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