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丁奎岭:AI时代人才培养要从知识传输转向启发引导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人工智能将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表示,教师要更多地从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我们很难预料重大变化何时出现,也很难预测科技发展的拐点何时到来。”这是丁奎岭在去年夏季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所说的话。如今,全民热议人工智能,拐点似乎已经到来。

  丁奎岭表示,人工智能对未来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无疑是“一次工业革命的变革”。DeepSeek的出现开辟了新赛道,要实现换道超车关键在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在随时代变化。丁奎岭说,在当下的人工智能浪潮中,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发。老师要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而不仅仅只是关注结果。

  不久前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同时明确要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丁奎岭介绍,过去4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就在“小步快跑”,每年扩招150多人,主要集中在国家最紧缺的前沿学科。今年计划本科招生人数再增加150人。

  在丁奎岭看来,人才是国家最大的自信。“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2亿,如果没有当下每年培养出来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支撑国家的发展。”

  今年两会,丁奎岭的建议也着眼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的要求。

  有学生问丁奎岭,“将来有了人工智能,我们会不会被取代?”

  丁奎岭告诉他,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大幅度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人们将会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今年毕业季,丁奎岭给年轻人的寄语也将与人工智能有关。他想向年轻人展示未来怎样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怎样守住不变的东西——人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坚持、拼搏的精神品质。

  他希望告诉年轻人:时代在变,科技在变,外部环境都在变,要主动去适应变化,成为引领者,成为未来的“当家人”。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