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 > 正文
《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 来源: 经济日报

  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基石,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速,意味着人才能力也需要适应时代要求。尤其是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适应新质生产关系、匹配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突破的关键。

  2025年1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主办、联想集团联办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国内首份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报告。

  报告认为,作为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中的典型代表,紫领人才正在成为带动制造业转型的排头兵。紫领是介于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特殊职业群体,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既拥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而在这场变革中,人特别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中华全国总工会工运研究所副所长逄国君表示,以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必将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注入取之不尽的强劲动力。

  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赵越认为,新质生产力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就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点,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应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创造就业机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并充分释放劳动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

  “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将劳动群体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产生诸如紫领这类新兴产业工人群体,这也是有效应对技术进步和挑战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分析,紫领群体的兴起,最根本的表现是劳动者劳动禀赋劳动技能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必然带来了整个产业的转型、产业的升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报告显示,在人才需求数量方面,2022年全国紫领人才总需求约为2500万人,而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和智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十年紫领人才的总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到2035年将超过3100万人,占制造业总劳动需求的近四分之一。报告预计,紫领职位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需求将从2022年的28%增长至2035年的57%,实现翻倍。

  “紫领人才既不同于过去的白领,也不同于过去的蓝领。如同先锋队和排头兵一般,带领新质生产力应用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认为,紫领人才是工作内容革新的承接者、AI赋能中的优势群体、自动化与数智化浪潮下的进化者,通常具备四个典型特征,包括以生产一线为主要工作场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并拥有相对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联想教育总裁李祥林表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背景驱动下,进入工厂成为紫领将成为年轻人更稳定、长期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将越来越受人尊重,同时薪水也会越来越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翟东海分析,随着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行业和工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质生产力正在向智能制造、智能加工类企业变化。高学历人才进入工厂是必然趋势,这是由生产力和劳动者供应共同决定的。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认为,在智能制造、新技术进一步渗透的大趋势下,制造业未来的就业规模将总体呈现缩减趋势,但制造业领域未来的就业质量将逐渐提升。基于这两个客观事实,未来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和以紫领为场域的智能制造领域,将是可预期的趋势。

  据了解,早在2021年初联想集团就启动了人才培养项目——“紫领工程”,旨在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适应数智化新发展阶段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业内首个由具备“端-边-云-网-智”全要素企业发起,旨在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新IT高技能人才的工程。同时,“紫领工程”也是业内首个集企业内训、供应链上下游人才合作、校企合作之力于一身的人才培养工程。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