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近日出台《南昌新“人才10条”》,围绕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科研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推出10条举措,支持各类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
2020年,南昌市出台《南昌“人才10条”》,重点引进各类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政策实施三年来,惠及21万人才。为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层次,南昌市制定出台《南昌新“人才10条”》,转变引才思路,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及人才团队引进培养和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使用,在持续壮大人才队伍总量的基础上,实现人才总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对来昌工作,首次在昌缴纳社保的大学生和高级技师、技师,南昌市将按全日制博士、全日制硕士及高级技师、全日制本科及技师分别给予每人10万元、3万元、1万元的生活补贴,支持青年人才在昌创业就业。并通过前期免费住宿、中期租房过渡、后期安家购房三个阶段,为青年人才来昌求职和在昌工作提供安居保障。
南昌将在全市各县区科学布局人才驿站(“洪漂”驿站),为来昌求职的大学生和高级技师、技师提供最长时间为3个月的免费住宿。对来昌工作并首次在昌缴纳社保的全日制博士、全日制硕士及高级技师、全日制本科及技师(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每人给予1万元租房补贴,其中,全日制博士、全日制硕士及高级技师(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在昌首次购买商品住房,将分别获得10万元和6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南昌每年会在全市组织征集2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定期面向社会发布,组织开展“百场校招”“洪漂人才荟”等各类招聘活动,推动大学生和高级技师、技师来昌就业,并按照引进人才学历层次给予用人单位供岗补贴。
此次新“人才10条”,加大了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在生活补贴、项目资助、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对全市新获批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市博士科研创新中心,给予20-50万元不等的建站(基地、中心)补贴,对在昌入站和留昌、来昌博士后给予每人2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和20万元留昌、来昌补助,吸引更多博士后来昌入站并留昌就业。
新“人才10条”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育高层次人才,结合南昌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这四类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就学、配偶随迁、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相关配套政策。对南昌市重点企业和单位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按照“一人一策”给予支持。同时,将上述四类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范畴并开辟就医绿色通道。
为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团队来昌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南昌将按照人才创新团队水平和项目内容,对引进的人才创新团队进行分类,按照类别给予50-500万元不等的项目扶持,对团队成员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前三名完成人,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安家补贴。支持在“创青春”“互联网+”“挑战杯”“中国创翼”等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银、铜奖的创新项目落地南昌,并视落地情况给予相应的项目资助。
对来昌创办企业的人才创业团队,按人才层次、技术水平、投资力度、发展前景、落地成效等,设置团队类别,经考核评估最高给予1000万元创业扶持和最高不超过600万元贷款额度的三年贴息。此外,对经考核评估,取得突出创业成效的团队带头人给予100万元安家补贴。
新“人才10条”更加注重加强载体建设,通过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资金、政策、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同时注重强化对人才创新平台“产学研用”的考核评估,强化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提高人才平台的投入产出效益。对南昌市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进年营收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对获批组建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按照“一事一议”给予政策支持。
新“人才10条”继续保持南昌人才政策“便捷高效”兑现原则,优化了奖补项目、细化了拨付条件,有效化解了资金风险,保障了兑付安全。在程序设计上,将诚信申报、过程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确保在便捷高效的同时又做到严谨规范。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