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已累计引进硕士以上人才570人,博士7人。”12月6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紧紧围绕四大产业发展,以吸引和激活人才资源为抓手,积极搭建人才供需对接桥梁,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释放人才政策红利,扎实推进人才引用育留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聚焦产业 精准引才
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漯河经开区连续四年组织辖区企业和用人单位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与该区卫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签约“产学研融合战略合作”项目。近年来,累计签约人才项目15个,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570人。
常态化引才活动。聚焦辖区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认真落实“百千万”人才计划工作,为来漯人才提供租房、购房等必要生活保障。依托五大驻外招商基地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实施精准招商和招才引智双轮驱动。结合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智慧就业平台,推进人力资源配置集约化、专业化和一体化发展。近年来,累计引进本科以上人才9000余人。
激发各类主体引才活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出台支持区属企业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政策文件,给予一定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鼓励企业重视人才引育工作。辖区利通公司聘用的硕士刘勇沼,成功起草行业标准2项,并在国家企业标准网上顺利备案;平平公司聘用的硕士胡敏参与研发新产品卤蛋,上市后每条生产线产值每年可达2亿元。
创新模式 靶向育才
搭建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引领作用,引导和帮助辖区企业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实践基地等,为企业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目前,汇龙液压、利通液压等8家企业已建成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卫龙公司成功申报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博士后两名。
推进等级认定。着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指导区内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今年,先后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期,培训1571人,企业自主评价认定新增技能人才460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000人。
竞技选拔激活力。面向辖区学校、医疗卫生、企业等单位转发《漯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关于开展漯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形成科学、规范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培育和激励保障体系。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辖区卫龙商贸有限公司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优胜奖,协鑫员工在漯河市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选拔赛中荣获二等奖。
激励引导 多点用才
挖掘以商引智潜力。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等,形成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合作机制,聚焦留、育高端人才。近年来,先后促成双建管桩与中国建材院,利通液压与青岛科技大学,卫龙与大连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倍加科技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组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优化服务 暖心留才
优化平台服务。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部署,在辖区规上企业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推行“店小二”服务模式,搭建“1+N”人才工作服务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人才工作站为统领,先后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驻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驻上海招才引智工作站等人才服务机构,帮助落实人才住房、创新创业补贴等政策。在漯河经开人社招聘网站开通人才服务专栏,系统化推送人才政策,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
营造和谐环境。在全区112家规上企业配备劳动关系协调员230名,实现基层调解组织全覆盖,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和舆情跟踪预警机制,提前发现、提前预防、及时化解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打造辖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目前,漯河经开区已获批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园区。
强化表彰激励。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政策解读等各类活动,坚持每年评选“突出贡献奖”“科技创新奖”“研发攻关奖”等,奖金10万至50万元不等,奖金由企业自行分配给主要研发、创新人员,不断吸引、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招引服务持续优化,目前已有利通液压、恒瑞淀粉等8家企业先后获得奖励表彰。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