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 > 正文
引才新政边际效应递减 张家港如何打造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稳住经济大盘的紧要关口,城市间的人才竞争已悄然上演。对比多地,引才政策大同小异、彼此趋同,“不差钱”的引才新政所产生的边际效应逐渐降低。

  面对人才竞争内卷化和县域能级相对不足的局面,江苏张家港如何开展人才工作?调研发现,张家港创新聚才理念,不断探索引才新路径,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涵养敬才爱才文化,推动人才集聚引领创新转型的效应逐步显现。

  创新聚才理念,探索引才新路径

  60年,从苏南荒僻的“边角料”到长期位列全国县域百强前三甲,张家港的每一步发展都镌刻着各类人才的奋斗足迹。如今站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节点,如何优化人才结构支撑城市创新转型,成为张家港必须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区域的竞争、城市的竞争,最关键还是人才的竞争。张家港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立足‘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一体推进科技招商和人才引进,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

  立足“打破围城、唯才是举”理念,张家港在识才选才过程中,着力破除“四唯”倾向,实施“智汇港城”人才工程,综合考察人才资质,广纳“产才融合”所需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紧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资本金融与社会事业人才等各类英才。针对人才计划各自为阵、区域壁垒凸显的问题,张家港创设“异地人才贯通机制”,对在科技发达地区获评高企、人才计划称号的,免去评审环节,直接跨区域认定。

  同时,张家港将视野拓展到全球,为创新发展引入国际化人才,与比利时创新创业基地、海外知名校友会、引才顾问等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提高海外人才引进比例。

  坚持“产才融合、靶向引才”理念,张家港发力重点领域,打通“图谱式”引才路径。不搞“一箩筐”式“抢人大战”,而是聚焦特色半导体、新能源、智能装备及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创新集群,绘制上下游企业图谱、企业人才需求图谱、合伙人“朋友圈”图谱“靶向引才”。

  张家港为先进特色半导体设立人才项目专项评审,打开“绿色通道”。10年时间,“靶向引才”显现产出效应,当地先进特色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从散到聚,全市120余家半导体企业中,93家为人才企业,占比近80%,涌现出多维科技、能华微电子、锴威特等细分领域标杆型企业。

  突出“创新机制、市场引才”理念,张家港加快市场化、专业化招才引智进程。“引才不能靠单打独斗,张家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匹配人才的作用,让政府从台前转到幕后,建设市场化引才平台与主体,让‘无形的手’发挥更大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工作的活力。”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艳说。

  探索人才项目认定“放管服”改革。张家港推出“人才举荐、区镇推荐、企业认定”三项机制,下放项目认定权限至深耕本市的领军人才、区镇板块以及企业用人主体,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引进、培育、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引才的实效性、人才与企业的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

  激发社会化引才活力。张家港社会化招才引智管理办法,按照“谁掌握资源就和谁合作”的思路,面向全球的引才平台“揭榜挂帅”,汇聚最优质引才机构。同时,实施阶梯式引才奖励政策,对引才成效突出的机构授予“伯乐”称号并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由此提高引才合作粘合度,已吸引12家知名引才机构合作签约。“以才引才”战略推行多年也是成果丰硕,如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聚晟科技董事长彭程落户10年来,为当地推荐数百个人才项目,11位人才落户,10个项目成功签约。

  创新开展“嫁接引才”。张家港积极推动人才项目与本土规模企业合作,以人才的“技术、视野、项目”和本土企业的“资金、场地、管理”的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创业成活率,助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有80多位领军人才与当地企业进行嫁接,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专家、海归博士朱廷刚就凭借国际领先的氮化镓应用技术,与当地的海陆重工嫁接成功,创办江苏能华微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氮化镓功率器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2021年实现销售1.35亿元。

  截至2021年底,张家港人才资源总量41.06万人,高层次人才3.78万人,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突破1000名,双创人才资源总量列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全市人才企业实现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38.1%,纳税3.95亿元,同比增长75.6%。

  聚力要素保障,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2014年回国创业,经历了无数挫败,是张家港这片热土让我倍感温暖。”说起创业历程,万众一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闯感慨万千。如今,这家将半导体传感技术应用于水质检测和基因测序领域的企业,已完成四轮融资,入选全国百强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榜。

  迈入招才引智比拼城市内功的新阶段,张家港深感“留才比引才更重要”,重点在产业空间、平台载体、要素供给等方面狠下“绣花功夫”,以创新创业的发展生态厚植人才扎根成长的沃土。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大舞台”

  今年一季度,张家港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按下“快进键”,增速位居苏州县市第一。张家港把产业强链作为“关键一招”,聚焦“4+4”重点产业链,推进“引增量、锻长板、补短板、强企业”四项工程,完善产业链“图谱”,加快引进关键节点型项目,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5个千亿级、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张家港“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这张人才工作名片,推动产业集聚人才的“蓄水池”持续扩容、人才引领产业的“新格局”加速形成。

  ——建设高水平科创载体,为人才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也曾到几个城市考察,却对张家港留创园一见钟情。”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宇坦言,“留创园的设施与服务完善,对于我们成长有极大支撑。公司已完成产品调试,正在建立批量生产线,预计今年实现销售5亿元。”位于经开区的留学生创业园,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部共建留创园,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构建了“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业孵化链,可满足人才项目初创、中试、产业化等各阶段对场地与公共服务的需求。

  目前,张家港明确专业化、服务型、高品质载体建设目标,已建成以十大新型研发机构、超100万平方米孵化载体为代表的“创新矩阵”。“十四五”期间,张家港将实施科创孵化载体“8521”行动,围绕8条产业链,新增科创孵化载体超260万平方米,同时将海外离岸和国内飞地相结合,链接全球科创资源,新建10家飞地科创孵化载体。

  ——培育优质金融生态,为人才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

  对于手握技术、项目的人才来说,创业创新面临的最大难题无疑是资金。张家港推出的“人才贷”单笔最高可达3000万元,针对市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和个人给予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贷款;并联合金融机构开辟“人才贷”绿色审批通道,最快3天放款。2021年“人才贷”贷款余额总量达46.3亿元,同比翻番。

  同时,张家港积极链接风创投、银行等资本资源,加快培育金融新业态,以活跃的资本市场服务人才项目。5月20日,总规模15亿元、首期出资2.5亿元的张家港人才一号母基金发布,该基金以“评投联动”“拨投联动”“投贷联动”等市场化形式,为人才项目和科技招商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

  ——实施“攀峰计划”,打通人才企业上市“服务链”

  针对人才企业“有高原无高峰”的痛点,张家港于去年启动了“攀峰计划”,首批遴选出37家有形态、有市场、有潜力的人才企业,助力人才企业上市。

  “‘攀峰计划’除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募资、金融、引才方面给予全方位的辅导和帮助,让我们可以专心致志搞研发、拓市场。”丰倍生物董事长平原说,企业投资10.8亿元打造的丰倍生物环保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正朝着2022年实现IPO上市的目标发起冲刺。

  “攀峰计划”在上市募资、研发、金融、引才等方面给予人才企业最高4700万元集成支持,对于遴选出的重点人才企业,集中资源、力量“一企一策”精准支持。目前已实现富淼科技上市科创板、清能股份子公司海易森登陆纳斯达克,人才企业引领创新发展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3年内还将争取推动5家以上人才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礼遇人才,涵养敬才爱才文化

  尚贤者,政之本也。着眼于“人”,张家港崇尚平等待才,集成政策优势,统筹“人才乐居”举措,解人才之“后顾之忧”,让礼遇人才蔚然成风。

  ——礼遇人才的诚意在于尊爱上“平等相待”

  聚焦技能人才提升。张家港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三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3.8万名;出台紧缺人才激励政策,引导用人主体加大对紧缺人才的自主培养力度。

  聚焦重点产业育才。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以灵活的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提升积极性,已有232家技能等级评价备案企业,9家第三方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同时深化“G42+”重点民营企业人才人事综合改革,给予人才人事政策集成支持,鼓励、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如沙钢集团作为江苏省首批12家单位,9人入选省第六期“333工程”培养对象,获评江苏工匠1名、省企业首席技师2名、省首批特级技师1名。

  聚焦创新创效发力。张家港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组建全省首家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校政企业工作联盟,建成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及技能大师工作室25家,近400家企业与128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总量11.2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38.2%。

  ——礼遇人才的支撑在于政策上“全面支持”

  引才重在留才,留才重在留心。张家港推出的“人才礼遇办法”干货十足:人才在港可享受安家落户、薪酬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就业等12项礼遇。张家港将企业需求量最大的紧缺实用人才,包括本科生、产业紧缺人才、技能人才等纳入政策扶持范畴,通过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和薪酬补贴等方式,助力企业更好引才聚才。

  锚定“人才礼遇之城”目标,张家港先后出台《张家港市人才礼遇办法》《张家港市人才礼遇分类认定实施细则》,发布“创无忧”服务礼包,以城市之名给“人才安居”全方位礼遇。

  针对疫情冲击,今年4月张家港又出台人才企业“关爱九条”,在减轻经营负担、建立纾困体系、加强关怀激励等方面细化、深化服务,给企业“雪中送炭”:3个月内拨付各类项目资金2170.9万元,减免载体租金1029.8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优先发放人才企业专项贷款近1亿元,用真情实意与人才企业共渡难关。

  ——礼遇人才的核心在于服务上“紧贴需求”

  真诚礼遇,还要“紧贴需求”的服务。张家港以构建“六个一”紧贴式服务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行人才服务“在你身边”品牌,即打造一个云上服务平台、开辟一条专属服务通道、组建一支助企服务团队、打造一个示范服务窗口、链接一根专业服务纽带、众筹一批攀峰服务项目。

  以创业服务联盟为例,该联盟是张家港市专业服务纽带的重要一环,聚焦金融、财税等领域,遴选2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组成涵盖知识产权、海外猎头、会计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军师联盟”,为人才创业提供智囊服务。今年以来,围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财税新政解析等人才迫切关心的话题,开展“人才企业赋能课”主题讲座28期,惠及人才800余人次;建立人才企业产业化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投融资、生产要素、市场拓展”等关键词,列出需求清单,采取“立项销号”的方式,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登门服务,累计服务人才企业500余家。

  张家港还开通了12345港城“尚贤”热线,整合“今日张家港”APP、“人才张家港”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领军人才服务”网页端等载体平台,实现“五位一体”数据互通、服务共享,并为高端人才创设话务直通“VIP名单”,免等待安排坐席对接,建立人才诉求快办机制,让人才生活工作舒心便利。此外,张家港积极抢抓海外人才回流窗口期,增设“尚贤”外语专席,全面提升海外人才的体验度。

  2019年至今,张家港认定的1686名6类高层次人才,266人获得购房补贴,补贴总额7921.43万元;384人获得租房补贴,补贴总额437.24万元;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健康体检、保险保障、生日关怀等生活待遇1837人次。“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持之以恒地敬才爱才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涵养张家港“崇尚创新、重视人才”的城市文化。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