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来华 > 正文
青年汉学家 “汉学+青年”
马西:我的家就在东北
发布时间: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青年汉学家 “汉学+青年”

  日前,以“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的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青年汉学家以汉学为桥,既在学术研究中探寻文明的共通之处,也在日常相处中书写民心相通的篇章。

  本报记者专访了3位青年汉学家,听他们讲述与汉学结伴、与中国同行的故事。

马西在长春师范大学为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16年前的一个夏日,29岁的马克西米利亚诺·贝纳蒂走进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室。那时,他并未想到,这一步会改变未来的人生方向。

  到孔院学习之前,马克西米利亚诺已经开始接触中文。“我家曾住在中国城附近,在那里购物时,常能看到汉字。因好奇这些小方块字的含义,我有了学习中文的念头。但当时在阿根廷学中文并不容易,只能周末坐往返约两小时的公交车到老师家里上课。”他说。

  200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揭牌,马克西米利亚诺成为首批学员之一。上课期间,他仍乘公交车往返于家和孔院之间,路上约需3小时,上课3小时,但这6小时对他来说是“享受”。渐渐地,学习中文从业余爱好变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西米利亚诺的眼中,学习中文就像打开了一个魔术盒子,既满足了他长久以来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从不同文化的角度看世界,让我大开眼界,感觉生活非常美好,每天都有新鲜的体会。”

  但家人、朋友、同事对他学习中文这件事并不理解,几乎全是不赞成的声音:“为什么要学那么难的语言”“学中文有什么用”……当时,他在一家IT公司工作,收入不错。看到他利用午休时间写中文作业,带马克西米利亚诺的前辈甚至有些生气——觉得他不应该在单位“做没用的事”。

  挑战无处不在。马克西米利亚诺在孔院上中文初级班时,还有数十位同学一起学习。到高级班时,只剩他和另一位同学还在坚持。

  2014年,工作5年的马克西米利亚诺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获得了赴中国吉林大学学习中文的机会。为了这次机遇,他准备辞职。“当时大家觉得我太疯狂了,放弃那么好的工作。幸运的是,单位保留了我的职位。”即使是今天回忆那时的情景,他仍能感受到当时所承受的压力。

  到吉林大学报到时,还没有中文名字的马克西米利亚诺本来想写“周润发”,但“这几个汉字有些复杂,我写得不熟练。就用了之前老师曾建议的音译名字——马西”。

  到中国之前,马西对这个远在2万公里外的国度了解有限。“来之前很多人说中国不发达,但落地北京转机时,我被现代化的机场和城市震撼了。”马西回忆道,“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初到中国的种种见闻彻底打破了马西对中国的旧有认知。

  在长春的半年里,热情好客的东北人、丰富美味的中国美食、有着厚重底蕴的名胜古迹,都让马西感觉“这里就是家”。“老师禹平手写推荐信协助我申请后续学业,宿舍阿姨每天问‘吃了吗’的亲切,路人主动帮忙指路的温暖,这些人情味儿让我爱上了这里。”马西说。

  虽然只有一个学期,但马西的收获“特别丰富”。“刚到中国时,我的中文口语还不太行,离开时,我可以用比较流利的中文进行交流。”马西一直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段时间,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马西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文化体验,甚至会在周末跟着小朋友一起上书法课。“下课时,他们还会教我流行语。”马西说。

  回阿根廷之前,马西用1个月的时间在中国旅行,从东北到西部,从西部到南方,“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国家以及中国文化,特别是善良的中国人”。

  回到阿根廷后,马西一边在原单位继续工作,一边积极参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的活动,向当地民众讲述真实的中国。在此过程中,他最深的体会是,一个学期的中文学习远远不够,想要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需要系统的专业学习,便开始着手申请到吉林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硕士学位。

  2017年,马西辞职重返吉林大学。这一次,他带着明确的目标而来:“我想从外国人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也想研究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中文的特点。”

  在他攻读硕士的两年时间里,学习中文的快乐变成了研究中文的快乐。“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不仅需要注意中文与西班牙语的差异,文化间的异同也不能忽略。”马西的硕士论文方向是“汉语的表人词缀”,“比如,淡定哥、美丽姐等,这个语言现象非常有意思,也为我后续的博士研究打下了基础。”

  2019年,马西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汉学计划”资助,留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注于汉语与西班牙语词缀的比较研究。为了做研究,他不仅埋首图书馆,还践行“行万里路”,走访中国多地。

  “以前的学习经历主要是体验,我知道了中文‘是什么’,博士阶段的研究,让我知道了‘为什么’,越学越觉得有意思。”马西说。

  研究中文之外,为了让海外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马西创建了微信公众号“马西学汉语”,用中西双语的方式通过文字和视频分享中国人的生活、节日习俗、文化渊源,解读中国文化和阿根廷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即使不学中文,来中国看一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我第一次到中国后,回到阿根廷向妈妈讲述中国的故事,她还是不相信。一直到我读硕士,她到中国来看我,才感叹中国真的那么好。”马西说。

  目前,马西在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希望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视角。首先,我尝试从区域国别学的角度理解国际中文教育;其次,以我的亲身经历去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中文教学能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春师范大学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签署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以促进双方的学术交流。”马西说。

  在中国的这些年,马西不仅收获了学业和事业,还拥有了幸福的家庭。2021 年,女儿王青禾出生。“4岁的女儿还没有国籍的概念,她说自己是‘东北人’。”马西说,“确实,我的家就在这里,我已经到家了。”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