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来华 > 正文
百国留学生花式讲述中国故事,老外眼中的中国如此精彩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来华留学生组晋级名单已于4月29日正式公布。活动受到了来自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青少年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上一届,参与本届活动的来华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共吸引全国范围内212所学校的3570位选手踊跃报名。

  在活动初级阶段,选手从朗诵、自我介绍、故事撰写/朗读中任选一形式进行展示,他们讲述自己与中国结缘的奇妙之旅,分享感人至深的中国精神,用与众不同的表演方式演绎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在梦想的舞台上初露锋芒,共同组成了一个多角度、多元化共述中华文明的万花园。

  创新讲述重塑中国传奇

  来自俄罗斯的徐靓靓在朗诵的开头用微信聊天模拟孔老对话,孔子问:水有什么高尚品格呢?老子发来了一段视频,点击视频,选手扮演的老子细心讲解水的品德,这样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徐靓靓从服饰和妆容上把自己用心打造了一番,声情并茂地演绎着一个智慧的老者,时而掬水,时而触地,动作设计恰到好处,令评委们称赞有加。

徐靓靓

  还记得去年火遍全网的“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吗?比起教科书式的科普介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更能吸引眼球。

  来自美国的郑琮柔身穿一袭唐装,带来一段皮影戏的独白。“我是一张皮影,我的搭档叫老何。”讲到故事的高潮部分,她神采飞扬,但当村里的戏台被铺上水泥,“自己”也被尘封进柜子里时,她怅然若失,闷闷不乐,用充满感染力的表演带动人们的情绪,让大家感同身受。

郑琮柔

  平凡英雄铸就精神丰碑

  中国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中国价值观将如何引导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面对这样的疑问,你会给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妨从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去寻找中国精神的答案。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张雪玲讲述了张桂梅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圆梦校园的故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的燃灯精神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命运,也鼓励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女性“终身成长,绽放更优秀的自己”。

张雪玲

  来自越南的韩燕珊谈到了铁路售票员孙奇用微笑点亮旅客回家路的温暖事迹。孙奇用微笑打动乘客,韩燕珊用微笑打动评委,在她温声细语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孙奇爱岗敬业的不平凡人生。

韩燕珊

  传统文化激活千年文明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得益于功夫片的传播,“中国功夫”一度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在许多“老外”心里埋下武术的种子。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叶昭,不仅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汉语,还练就一套英姿飒爽的功夫,是个如花木兰般勇敢聪慧的女孩。她从小看功夫片长大,电影里演员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语都深深吸引着她,也让她注意到了出现在他们衣服上的那些美丽“图案”。

  她的武术老师告诉她——“这是汉字。”就这样,她与中文的故事开始了。

叶昭

  如何用一句话让别人了解你的祖国?来自马里的吉伯骏有个小妙招,那就是从别人熟悉的事物开始,讲述能引人共鸣的内容。他在开场带来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介绍:我的祖国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谈到学习中文的经历,他用一首《真心英雄》表达了自己永不放弃的决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吉伯骏

  许多来华留学生远赴中国求学,用自己的视角,切身感受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化,记录着一段段别样的中国情缘。

  当津巴布韦籍选手心爱遇到芜湖铁画的精美工艺时,她最想用“震撼”二字来表达那时的心情。“铁是这么硬的技术,怎么用它来画画呢?”

  原来,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她从讲解员和朋友那里,了解到这项传承百年的非遗文化,被它深深吸引。

心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来华留学生们跨越山海,相聚舞台,他们的踊跃参与,让中国故事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他们的倾力讲述,让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期待他们的更多精彩表现。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