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罗马的晨光,乘坐威尼斯的小船,倾听佛罗伦萨的钟声……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学子选择踏上意大利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追寻学术理想,体验别样文化。如果你正计划前往意大利,或已身在意大利踌躇满志地开启新生活,除了熟知的时尚、足球与美食之外,还有许多“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信息,需要仔细了解。
1.意大利的教育体系
意大利的高等教育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专业优势吸引着全球学生,尤其是在设计、建筑、音乐、美术、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享有世界级声誉。这里的高校体系主要由综合性大学、高等艺术院校(AFAM)以及高等技术学院(ITS Academy)构成。其中,国立大学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和资源保障相对稳定。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进入意大利高校的第一步往往是“预注册”——这一环节不仅关系到签证申请能否顺利推进,更是整个留学流程的起点。
通过Uni-Italia Registration Form平台完成个人信息提交与隐私授权后,才能正式进入后续材料审核与使馆对接阶段。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要求极高的细致度:语言证书、学历认证、课程匹配说明等文件缺一不可。一旦疏忽,可能导致时间延误甚至申请失败。因此,《意大利留学指南(2025版)》特别提醒新生们提前准备、逐项核对,避免临时抱佛脚。
意大利的教学节奏与中国大相径庭。学年通常分为两个学期,开学集中在9月至10月之间,而考试则安排在冬季(1—2月)、夏季(6—7月)和秋季补考季(9月)。不同于国内侧重笔试的形式,意大利的考核更强调口试表达与综合思维能力,教授常会围绕论文观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深入追问。这意味着,平时的积累远比临阵磨枪更为关键。此外,成绩固然重要,但学术诚信被视为底线,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支撑这套教学运行机制的是欧洲通行的学分制度。在综合类大学称为CFU(Credito Formativo Universitario),每1个学分对应约25小时的学习投入,包括听课、自学、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本科生需修满180学分方可毕业,硕士阶段同样需要再获得180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部分本硕连读专业如医学、建筑等,则需累计达到300学分以上。这种以“学习时长”为核心衡量标准的体系,倡导的是持续性与自主性,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这也意味着,留学生必须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在自由中建立自律。
2.生活初体验
初抵异国,生活的细节往往比想象中更具挑战。意大利全境属地中海气候,南北温差显著,北部城市如米兰、都灵冬季寒冷潮湿,偶有降雪;南部如那不勒斯、巴勒莫则阳光充沛、四季分明。因此,行李准备应因地制宜——羽绒服、雨具、保暖内衣适合北方求学者,而南方同学则可适当减少厚重衣物,但防晒用品必不可少。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便利性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小陷阱”。例如,意大利使用的是意标插座(Type L),与中国常见的两孔扁插不兼容,建议携带多用途转换器或带有多个国际接口的插线板。若随身携带充电宝,请务必确认其具备CE安全认证,否则在安检或日常使用中可能遭遇麻烦。此外,常用药品、中文书籍、家乡调味料虽非必需,但在思乡时刻能带来莫大慰藉。
落地后的首要任务,是办理两项至关重要的个人证件:税号(Codice Fiscale)与居留证(Permesso di Soggiorno)。前者相当于个人身份识别码,几乎贯穿所有行政事务:银行开户、租房签约、医保登记、考试报名……无一不需要提供。办理方式简便,可通过税务局官网预约或现场申请,一般只需护照复印件与住址证明即可完成。
而后者是在意大利长期居留的法律凭证,必须在入境后8天内开始申请,并按时缴费、预约面谈。居留证有效期通常为一年,每年需续签一次。许多学生因忽视时间节点或材料不齐导致逾期,轻则被罚款,重则影响日后申根区出行乃至学业延续。因此,《指南》反复强调:“居留不是小事,拖延必酿大患。”建议设定手机提醒,保留所有收据与通信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据。
3.安全与归属感
远离故土,安全感不仅来自物质条件的完备,更源于心理上的连接与支持。意大利治安整体较为平稳,但仍需警惕旅游景点周边的小偷小摸现象,尤其是地铁站、火车站和热门景区。女生夜间出行尽量结伴,贵重物品随身保管,避免炫富露财。
更重要的是记住几组关键电话号码:欧洲统一紧急救援热线112,火警急救113,报警113,医疗急救118。同时,务必保存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及各领事馆的联系方式,关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领事提醒与安全预警。一旦遇到证件丢失、意外事故或法律纠纷,第一时间联系使领馆是最稳妥的选择。
与此同时,积极融入本地与中国学生社群,是缓解孤独感、拓展人脉的重要途径。意大利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 Italia)作为全国性组织,常年举办迎新会、文化节、求职讲座等活动,既是求助平台,也是交友桥梁。加入所在城市的中国学联,不仅能获得实用资讯,还能参与春节晚会、徒步旅行等温馨活动,在异国他乡找到归属感。
4.融入当地社会
生活的细节里藏着文化的密码。留学不只是坐在教室里听讲,更是走进街头巷尾,理解一个国家的生活逻辑。意大利人热爱生活,也讲究规则,其中最典型的体现便是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几乎所有城市都将垃圾细分为五大类:有机垃圾(ORGANICO)、纸类(CARTA E CARTONE)、塑料(PLASTICA)、玻璃金属(VETRO E METALLO)和不可回收垃圾(SECCO RESIDUO)。投放时间、地点均有明确规定,违规者可能面临罚款。
初来乍到者常因分类不清而犯错,但这也是了解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好机会。不妨向房东或邻居请教,逐渐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便会发现,这种高度规范化的管理背后,是对社区环境的责任共担。适应它,其实是融入当地生活方式的第一步。
意大利人对节假日的热情也令人惊叹。全年法定假日多达十余个,包括元旦、主显节、复活节、解放日、劳动节、国庆日、万圣节、圣诞节等,每逢节日全国放假,商店关门,公共交通缩减班次。对于留学生而言,利用这些假期,可以深入小镇探访传统庆典,品尝地方特色美食,或是结伴出游领略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五渔村的海岸线。每一次出发,都是对意大利多元地域文化的重新认识。
意大利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生活哲学,为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精神空间。无论是严谨的学分制度、复杂的居留流程,还是细致入微的垃圾分类、悠然自得的节日节奏,它们共同构成了意大利社会运转的肌理。带上好奇心与勇气,未来的日子里,或许会有迷茫与挫折,但也一定会有惊喜与蜕变。愿你在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