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中国留学生表演剧照。杨一木摄
2025年初,一部取材真实案例、由在英中国留学生原创排演的反诈喜剧小品《诚不我欺》,在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兰卡斯特等地巡演,获得许多观众热烈反响。
小品由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组织、全英学联法律援助中心策划演出,以真实案例为蓝本,再现了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情境:蛇年春节期间,主人公郑天震接到假冒中国使馆的诈骗电话,在即将汇款之际,被两位室友机智识破骗局,化解危机。
据全英学联主席、牛津大学博士生钟韶鸿介绍,《诚不我欺》首次尝试将社会热点与留学生活融合进舞台艺术,突破传统安全教育模式。剧情围绕“电信诈骗”这一现实议题展开,以喜剧小品生动展现了海外学子在遭遇网络诈骗时的心理挣扎、团结互助和最终识破骗局的过程。
一名现场嘉宾在观看演出后表示:“‘平安留学’不仅是一句叮嘱,也是一份陪伴。小品贴近生活的表达引发共鸣,是一次很好的探索与创新。”
“希望大家笑着看完,但心中绷紧关注留学安全的弦。”小品导演、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硕士生于昕冉说,“节目里留学生面临的挑战和选择,其实和每个身在海外的人都有关。”
小品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学生饶若曦坦言,创作初期她采访了不少有被骗经历的留学生:“留学生受骗不仅是由于信息差,也因为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内心常感到孤独。我们希望通过戏剧鼓励大家说出困难。热心的同学、使馆老师,永远都是海外留学生坚实的后盾。”
剧组其他成员由来自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温布尔登学院及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组成,排练期跨越三个月,大家经过数十次线上、线下碰面,在学业之余完成了剧本创作、排练与多地巡演。
“我没想到被一个小品看哭了。”在曼彻斯特的演出现场,一名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同学说,“我去年刚好接到过类似的诈骗电话,观看演出时,时刻产生共鸣。”
不少观众在小品宣传的社交媒体下留言,有人说《诚不我欺》“用一种‘温柔地提醒’将安全意识送进了大家的心坎里,比课上听到的防诈讲座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们服务留学生的日常中,同学们希望获得实用建议。”全英学联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伦敦国王学院博士生周思源表示,“这一次,我们尝试用喜剧方式,呈现反诈元素,提醒留学生们时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顺利求学。”
近年来,全英中国学联在加强青年思想引导、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持续发力。
正如剧中台词所说:“有使馆的老师们保驾护航,有同学朋友热心相助,再远的路,也如同归途;再远的异乡,也是留子们温暖的家。”正是这样的力量,让越来越多在外拼搏的中国青年,切实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与使命感。(作者系全英学联法律援助中心成员)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