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运圣火中的海归力量:以科技之光点亮湾区梦想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以“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的形式,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同步启幕,在粤港澳大湾区点燃了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双重激情。在火炬传递中,有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海归火炬手——肖国伟、陈爱兰、李阳,他们以“留学报国”的初心、“立足本职”的坚守、“助力全运”的热忱,诠释着新时代“海归”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使命与担当。这束从深海可燃冰中采集的圣火,在他们手中不仅是体育的象征,更是科技工作者“以有限身躯追求无限创新”的信念图腾。

2016年的清晨,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心血管研究所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表彰仪式正在进行。当一位心律失常患者握着医生的手热泪盈眶时,台下的中国博士后陈爱兰心潮澎湃——这个场景,让她在心底刻下誓言,“要做解决患者疾苦的医生。”9年后,这位从克利夫兰带回“patient first”理念的心血管专家,手握十五运会火炬奔跑在广州的云山珠水间,将医者仁心与体育精神熔铸成守护生命的“健康火种”。
克利夫兰诊所的走廊里,清晨6:30的学术报告、中午12:00雷打不动的fellow培训,以及导师王擎教授实验室里“慢工出顶尖活”的严谨,深深塑造了陈爱兰。在那里,她专注于离子通道异常所致心肌病的基因治疗,看着基因敲除老鼠在注入基因片段后恢复活力,动态心电图上的心律失常波形逐渐消失,她仿佛触摸到了生命的密码。这段经历,让她在2017年回国后,毅然选择扎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多学科协作”“个性化诊疗”的理念融入临床与科研。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实验室里,陈爱兰延续着对家族性猝死疾病的研究。作为心血管内科主任,她带领团队为猝死家族找到致病基因,用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更执着于探索基因治疗的终极方案。“就像体育赛场追求更快更强,医学也要突破现有边界。”她说。当全运会“全民共享”的理念遇上她推动的“健康科普进社区”活动,医者的初心与体育的普惠精神,在珠江两岸的社区义诊中找到了共鸣。
作为广州站第16棒火炬手,陈爱兰在火炬传递途中与轮椅火炬手的互动成为全场动人瞬间。她本能地蹲下身,让火焰在两人掌心间平稳传递。“那一刻,我们是彼此的激励。”她说,“体育精神不分身体条件,正如医者眼中,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这种共情,源自她临床中与患者的无数次“生命接力”——为心律失常患者争分夺秒除颤,为晕厥患者排查基因隐患,为心衰病人调整最优治疗方案。
火炬传递结束后,陈爱兰将火焰的温度带回了诊室。“这既是体育的圣火,更是守护生命的希望之光。”在她看来,“南山风格”中的“奉献”与“开拓”,恰如体育精神中的“拼搏”与“超越”。如今,她带领团队开展心律失常基因治疗研究,推动健康科普走进校园、企业,让“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与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深入人心。
当珠江两岸的灯光为全运会点亮,这位医者火炬手正以另一种方式“传递圣火”,用听诊器聆听生命的律动,用手术刀划开希望的通道,让健康中国的光芒照亮每个家庭。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