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新中国礼炮声中的中财大,有着这样一群年逾八旬的“80后”,他们与国同心、与校同行,躬身学校建设不遗余力,为中国经济改革建言献策,肩负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80后”人生历程承载着中财大的历史。为再现那些值得铭记的人物事迹,留住珍贵历史档案,传承弘扬中财大精神,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档案馆、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校团委、文化与传媒学院等共同启动了“沐光而行——口述中财大”项目的策划和采编工作。历时一年的采访与录制,经过数遍的剪辑与打磨,最终,我们以“一篇访谈稿、一段口述史、一个人物传、一条短视频、一部纪录片、一幅肖像画”来记录初创期的筚路蓝缕,见证发展期的砥砺前行,承载新时期的光荣与梦想!
魏振雄(1931- ),教授。1957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会计专业,1957至1971年在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从事会计制度设计、制定工作;1971年调往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1978年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工作。曾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名誉主任等。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事、财政部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顾问等。他长期从事会计制度设计与制定、会计教育、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亲历并参与了我国一系列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会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留学深造:会计领域的先行者
“教育部当时到各个高校选拔留学生,光我们学校(现东北财经大学)就选了10个人参加考试,最后去了三个人,我算是比较幸运的。”
魏振雄留学苏联期间资料
魏振雄老师1951年考入东北财经大学,被分入会计班。 1952年,魏振雄老师通过教育部的严格选拔,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派往苏联的留学生之一。他先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出国预备班接受一年培训,1953年10月底前往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学习会计专业。当时国家对留学生极为重视,不仅承担全部费用,还细致准备了衣物等生活用品,每月发放的500卢布生活费足以保障生活。作为少数赴苏学习会计的文科生,他系统接触了苏联先进的会计理论,为日后参与国内会计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执教中财:会计教育的授业者
“当时从财政部转到学校,是我一生当中最好的选择。”
魏振雄与学生们的合影
1978年,魏振雄老师调入恢复办学的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开启教学生涯。初到学校时,办学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在四合院外搭了十来个帐篷上课,冬天就生个大火炉”,教师们甚至住在旧澡堂里。但他始终热爱教师职业,见证了会计系从最初不到10人发展到五六十人的壮大过程。魏振雄老师1986年开始带研究生,1987年晋升教授,培养了大批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学生。他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热忱的育人之心,在会计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用言传身教践行着“授业者”的使命,为我国会计领域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
魏振雄编著的部分教材、专著、工具书
多元实践:会计行业的建设者
“1987年我开始担任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负责会计教育改革、国外会计研究等内容。”
魏振雄自1987年至1996年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
在学术与行业实践中,魏振雄老师扮演了多重角色。作为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1987-1996),他推动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研究;也曾担任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副组长,走遍全国审查教材,规范会计教学内容。此外,他还参与会计职称考试命题、创办北京会计专修学院等,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助力会计行业发展(访谈时间:2024年1月17日 访谈人员:王如雪)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