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周。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近年来,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编写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23》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我国正在逐步形成国际人才环流趋势。其中,在接受问卷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近60%的个体曾经创过业或当前正在创业。
“在中国深扎根,就意味着要懂消费者、懂需求、懂市场。”面向想要创业或正在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中国双创导师、清华大学MBA导师,道口投创始人兼董事长杨周说,“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国策,把两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拿过来认真读,研究透。”
从清华到康奈尔
回看自己从零到一的创业之路,杨周说:“创业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使命,要做就做到极致。”2008年,杨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经管MBA。之后,他在全国近3万名MBA中经过层层选拔,获得“中国MBA新锐TOP10”总分第一名。毕业后,杨周成功跻身北京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成为京投董事会办公室的一员。
迄今为止,杨周参与的投资额度超过200亿元而且成绩斐然,所投交控科技(688015)成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之一。此外,他还成功搭建并管理多家大型境内外公司,他发起设立的基石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为了在金融领域走得更稳更深,2015年杨周再度启程,报考了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康奈尔的双学位MBA。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期间,他深入实地研究了美国的金融与投资业态,向华尔街资本之王桑迪·威尔等大师学习,还在纽约、硅谷参访了大量金融、创投与科技公司。毕业时,他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特殊贡献奖。
在清华五道口与康奈尔大学的求学经历,对杨周而言是“认知升维”与“坚定使命”的双重淬炼。管理专业背景、大公司多年实战经验,外加金融专业的加持,让杨周早已萌动的创业想法有了更精准的聚焦。
学以致用服务创业者
回国后,杨周创立道口投集团,明确将投资、商学教育与企业咨询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同时开展“士别三日”商业培训班,为创业者提供全阶段、多维度的支持与服务。7年来,凭借公司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企业的深度赋能组合拳打法,道口投所投企业在多个热点赛道中大放异彩。这些企业中,既有从公司成立即深度陪跑、五年即上市的新消费领域独角兽,也有国内云母提锂行业龙头。
自2021年起,道口投连续3年入围世界创新奖(WIA)榜单,先后获评2021中国科技领域投资机TOP10、2022中国硬科技投资机构TOP10、2023中国早期硬科技投资机构TOP10;杨周获评WIM2024年度新锐投资人。
“从零到一只是开始,从一到万更是格局担当。创业者最大的对手,永远是昨天的自己。”杨周说,自己的夙愿是以实业为本,以资本为翼,用10年时间助力中国新增100家领军上市公司。
如何迈出创业第一步
作为中国双创导师,杨周谈到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三重优势:一是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留学人员拥有异国生活体验和跨文化交流思维,往往给创投圈带来创新引领之风;二是国际化的人际关系。全球化的校友资源网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察觉全球性的商业机会;三是政策红利的“精准导航”。各级政府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税收减免等创业支持,为海归创业者铺设了很多“黄金跑道”。
然而,海归创业者普遍面临国内本土行业经验相对匮乏的问题。如何破解?“创业成功的人,都是愿意挽起裤腿走到田地里,去实实在在插秧的人。”杨周表示,一些暂时没有创业经验和成熟商业模式的留学归国人员,可以考虑先加入其他企业积累经验,不必都挤创业这座独木桥。毕竟,躬身入局,尽快上牌桌,在实践中积累行业经验,远比隔岸观火、守株待兔的策略要好。
至于已有明确方向和经验积累的海归创业者,应该如何搭建和管理班子?杨周认为,首先要明确团队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一个好的创业团队,成员在认知上具有同质性,在技能上实现互补,并且善于用人成事。而在团队管理层面,保障团队高效运转的关键一点是分好权。一个可取的巧妙方法是,创始人每月进行一次“决策抓放测试”——随机抽取10项近期决策,评估其中哪些属于“必须死守”,哪些可以“果断放权”,并据此调整公司决策体系,逐步找到最适合团队的管理节奏。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创业环境的波动,杨周的经验是,海归创业者需要做好3件事:创业局势越不明朗,越要稳住基本盘;达成人工智能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共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划融资计划,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
“愿每位留学人员创业者,都能够创建出一个能力匹配、惺惺相惜、团结协作的梦之队,见高人、登高山,得所成。”杨周说。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