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宁诺校长谢心澄院士:提不出好问题的人,难以面向未来
发布时间: 来源: 潮新闻

  开栏语:

  眼下的浙江,正吹响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号角。随着浙江新一轮高教强省建设政策体系迭代完善,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不断凸显。

  与此同时,省内多所高校迎来新校长。他们中有两院院士,也有75后学者……作为“掌舵手”,他们的到来对高校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征程中,各个高校将如何找准发展赛道、抓住机会窗口?即日起,潮新闻客户端推出“浙江高校新校长访谈录”。

  本期,潮新闻记者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谢心澄。一个月前,他成为宁诺第二任院士校长。首次以校长身份接受媒体专访的他,展现了科学家对教育的深刻见地。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谢心澄。

  潮新闻:宁波诺丁汉大学创校20周年,两任校长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外合办高校中实属罕见,也备受外界关注。您怎么看待?

  谢心澄:我认为这是一种机缘。虽然我和杨福家院士都在物理领域进行了多年科研工作,但我们的经历有诸多不同之处。

  杨福家院士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创办并出任宁诺校长之前,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还担任过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我曾在北京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担任教授、院长等职务,也在国家自然基金委担任过职务,但我的主要工作更偏向科研。

  当然,宁诺选择杨福家院士和我先后出任校长,应该经过了深思熟虑。杨院士是创校校长,而我则有着带领学校发展科研的使命。宁诺在经历20年发展后,正在向科研型大学转型。我的科研背景、经历可能为宁诺带来新的力量。

  潮新闻:作为宁诺的第二任校长,您将如何制定规划和目标,让宁诺在高教强省建设中发挥出优势?

  谢心澄:浙江的高校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我希望带领宁诺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宁诺的英方合作方诺丁汉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和丰富的资源,学位含金量很高。学校庞大的国际网络、高标准的教学体系和浓厚的国际化教学氛围,共同构成了一个卓越的教育平台,能为地方培养更多立足中国、具有国际化视野且能胜任未来的创新型高级人才。

  浙江在国内一直是经济强省,这与它对人才的重视密不可分。宁诺会利用好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织密全球教育网络,加大国际引才力度、加强科技拔尖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将国际化特色和本土化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撬动世界范围内的科创资源,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国际合作伙伴积极协作,促进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各领域协同发展,擘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的国际化办学蓝图。在推进浙江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为浙江省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谢心澄。

  潮新闻:您认为办好一所大学,有哪些衡量指标?

  谢心澄:我认为办好本科生教育是高校首要任务。宁诺在这方面做得很有特色,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这在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工作表现上都已有所反映。

  接下来,我们应在继续重视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融入其中。目前,学校已携手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高层次博士人才培养,不断拓宽学术与科研的广度与深度。通过科研活动,教师不仅能够持续拓展知识边界,还能将最新成果与前瞻视角融入课程内容,从而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

  当今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发展迅速,没有随时在科研一线的老师,很容易落伍。科研工作者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培养一流本科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都有独特作用。

  同时,科研合作能力也是衡量高校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学校除了加大对科研领域的内部投入,还会通过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国际合作伙伴建立积极的协作关系,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科研生态系统。

  在地方层面,宁波及其周边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特别是省内其他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均为宁诺提供了宝贵的合作伙伴网络,共同助力我们的科研进步与发展。

  前不久,我到甬江实验室参观,发现他们大多数研究领域和宁诺的科研方向相吻合。这种默契不仅预示着双方合作的巨大潜力,如果能够通过深度合作,共促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科研、教育无边界理念得很好体现。

  潮新闻: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但诺贝尔奖或某个领域的原始性创新突破很难出现在中国。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谢心澄: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的起步比我们早很多年,所以成果更多,我们不能太着急。

  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最强的人,不一定是考试最好的人。我们目前的培养理念、氛围和评价标准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会有一定影响。

  宁诺作为中外合作高校,有更为灵活的体制机制,可以作为试验田去尝试解决这样的问题,打造更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小环境。例如,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资源,与国际化标准接轨,让各类学生都有机会在适合他们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路径中成长,助力他们探索并实现个人发展的无限可能。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最初考大学时,并未预设投身物理,彼时对数学的钟爱远胜于物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物理领域的耕耘渐显成效,兴趣的天平也悄然倾斜。这正是兴趣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动态演进的结果,也让我庆幸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挥出了潜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在思考:教育应如何巧妙点燃并悉心呵护学生的兴趣之火?又该以何种方式培育学生的自信心,使之成为他们在未来世界舞台上披荆斩棘的坚实后盾?

  潮新闻:在AI(人工智能)时代,您认为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谢心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许多人被这一行业的广阔前景和丰厚回报所吸引,纷纷学习人工智能并投身其中。

  我很认同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观点,即我们不鼓励大家一股脑学习编程研发AI,因为随着AI快速发展,原本门槛很高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重要的是去学习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利用AI创造新的想法。

  你无法提出好的问题,就肯定不会取得好成果。而要训练自己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深入一个重要领域进行研究。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边界,如果你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够,不知道边界在哪,那你提出的问题就无法拓展这个领域的边界,也就不能创新。

  大学要致力面向未来培养人才,仅凭刷题取得优秀成绩的小学生,以后无法应对AI快速发展下的未来社会。所以大学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这样静下心思考提出问题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