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95后“海归”:小小文创产品 开拓一方新天地
发布时间: 来源: 桐乡发布

  原标题:95后“海归”,爱上桐乡“女儿桥”!

  在桐乡,一座古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古桥,都有一个故事。濮院人最熟悉的古桥,想必就是那座女儿桥,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桥保存完好,形制美观。

  在濮院,有一名95后“海归”姑娘,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女儿桥”焕发新的魅力。

  明初,一代文学大家宋濂游历古镇各景,选取八景,赋诗相传,即著名的《濮川八景》:福善翠冷、翔云高眺、妆楼旭照、梅泾花舞、荷塘晚风、化坛枫冷、幽湖月满、西院缠霞。

  将“风雅桐乡·十二乐章”“濮川八景”呈现在丝巾、围巾、披肩上,会是怎样一种形态呢?在浙江女儿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95后“海归”马奕萱设计的文创产品中,我们找寻到了答案。

  马奕萱,本科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进入知名服装大厂,从事设计工作。在时尚行业积累了两年工作经验,年轻的她又选择远赴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读研深造。

  彼时在濮院,做了几十年毛衫生意的夏连根开始保护性恢复注册了“女儿桥”品牌,想通过文化创新开拓一方新天地。

  “女儿桥”品牌,就来源于这座位于濮院镇区的古桥,古为吴越分界处,宋德祐中(1275-1276)濮振重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

  这座女儿桥也见证了古镇的繁荣兴旺。清朝嘉庆年间(1811年),夏氏家族在濮院开设了女儿桥织造作坊,是“天下第一绸”濮绸的代表性品牌,在当时誉满江南。

  如何用新织造讲好新故事,让“女儿桥”这一老招牌重获新生?在浙江女儿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一场招聘交流中,95后“海归”马奕萱,和70后毛衫人夏连根,聊着聊着“一拍即合”。“女儿桥”品牌的设计团队由此成立。

  明清时期,濮院是江南五大名镇之一,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年轻的设计师,马奕萱要用设计的方式,讲好濮院故事、桐乡故事甚至江南文化故事,其实,每走一步都不容易。

  马奕萱深谙创作的难度,在过去的半年里,她扎根桐乡,通过翻阅古籍、拜访文人、研究调查等多种形式,近距离走读桐乡。

  如何将有文化内涵的“濮川八景”融入一条围巾中,是均匀分布,还是交叉错位,才能让人感觉不突兀,又有艺术感?马奕萱专门翻阅《濮院镇志》,了解八景的由来,实地走访了八景,逐渐了解,甚至融入其中。

  “当时,我的同事给了我关于濮院古地图的灵感,将八景与古地图结合,并以‘针织’作为独特的语言诠释古镇胜景,反反复复修改了几十稿,才有了最终成品。”言及创作过程,马奕萱满脸兴奋。

  通过寻访和创作,马奕萱逐渐将“濮川八景”“十二乐章”“繁花”“万家烟火尽机坊”等意象实体化,变成一条条精美细腻的文创围巾。

  在凤凰湖畔的女儿桥品牌艺术中心,有不少是马奕萱的创作作品,有些是艺术家联名款、有些是手绘款……每一幅产品都凝聚了她和艺术家们的构思和创意。

  不久前,“女儿桥”品牌被认定为第七批浙江老字号,这也是桐乡濮院针织毛衫千亿产业首个省级老字号品牌。“这是对我们全心全意打磨文创产品的肯定。”夏连根表示,早在2022年,他投资了上百万元,融合诗、书、画、印等元素,开发了丝巾、围巾、披肩等系列产品。如今有了一名年轻设计师的加盟,“女儿桥”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女儿桥”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沟通的桥梁,借着小小的文创产品,穿越时间和空间周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这段时间,我也在努力地成长,希望我们的文创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马奕萱表示,今年下半年,这些陈列在女儿桥品牌艺术中心的作品将正式进入市场,她很期待市场的反馈。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