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吴凡:让传统文化更“出圈”
发布时间: 来源: 海宁妇联

  原标题:《国潮来袭!95后海归女孩返乡创业,客户遍布全国,收入可观……》

  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热潮,催生出了“簪娘”这样一份新职业,她们通过制作发簪、耳坠等配饰为汉服锦上添花。今年28岁的海宁姑娘吴凡(化名)就是一名“簪娘”,凭借一双巧手,她创作的饰品备受市场欢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从小酷爱古诗词,把兴趣做成事业

  走进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幽静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吴凡的手工饰品店就开在这。虽然小店面积不大,但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精美饰品。要说这“万花丛中”最吸引人的,那莫过于挂在展示墙上的发簪了,清丽婉约的、华而不奢的、韵味十足的,让人挪不开眼。

  吴凡性格腼腆,说起话来慢悠悠的,就如同她所从事的这份慢工出细活的职业一样。直到谈起自己入行的经历,她才打开了话匣子。“因为我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喜欢读古诗词,再加上又比较爱做手工,就发展出了这样一种爱好。”

  大约是初中时期,吴凡开始在家自制发簪等饰品。由于当时电商还没如今这么发达,自己的零花钱也不多,手头没材料时,她就拆妈妈不用的旧首饰,或是用指甲油当点翠,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制作出了不少漂亮的饰品。

  现场,她展示了几个自己早期的作品,“这个就是当时看了《仙剑奇侠传三》这部电视剧,一个叫龙葵的角色给了我灵感。”看着自己当初青涩的作品,她还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那时候材料有限,做得都比较简单。”

  从吴凡口中了解到,她高中起就去了国外求学,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在求学期间,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每次回学校,行李箱里都装了很多材料,因为国外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中国风的饰品。”她笑着表示,读书时,自己也靠着这个手艺,赚了不少零花钱。

  2020年大学毕业后,吴凡回国去了上海一家企业做留学顾问,当时的收入不错,但慢性子的她始终无法适应上海快节奏的生活。于是,一年半后她回到了家乡,一边利用自己的专业接一些翻译或成人英语培训的工作,一边在线上做着售卖手工饰品的生意。

  今年初,依靠着前期的积累,吴凡萌生了开实体店的想法。“这条街历史底蕴很深厚,我觉得和我做的这份事业很契合。”不过,她也坦言,除了看好线下市场外,开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材料太多家里放不下了。

  巧手制簪拼创意,也拼体力

  一张小桌、一方矮凳,店铺中间的区域就是吴凡的工作台了。她认为自己可以算是一位“野生簪娘”,因为手艺都是自学的。“一开始就买成品的饰品,先把它完全拆卸掉,试试自己能不能把它重新组装起来,从中学习技巧。再加上去网上找资料,跟着视频做,就这样一点点摸索。”

  工作台一旁靠墙的柜子上整齐地码放着各种各样的材料,让人眼花缭乱,但吴凡却如数家珍。“饰品的制作工艺类型繁多,有绒花、缠花、掐丝、通草、点翠、造花液等。我一般会使用珍珠、贝壳、天然石、金属这几大种类材料,其中天然石还分水晶、玛瑙、岫玉、翡翠等品种。饰品会根据材料、工艺来定价。”

  吴凡说,自己对材料的要求很高,也十分舍得投入,这里的每一种都是她精挑细选的。“比如材料上会不会有一些毛刺,边角、颜色均不均匀,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作品的品质。所以,我会直接开车去义乌找材料工艺符合我要求的直营店或者厂家。”

  说话间,一个精致的蓝色发簪已经从她的手中诞生,原本零碎的材料摇身一变焕发出了别样的魅力。因为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些造型较为简单的饰品对她来说早已是信手拈来。

  “制作饰品的技巧有绕、拧、穿、绑等,要耐着性子做好每一步。”吴凡坦言,虽然这份职业看似轻松,但也耗费身体,“因为长时间重复这几个动作,我的手已经得了腱鞘炎,现在一动就痛。还有一直伏案工作,眼睛和脊椎都不太好。”

  即便如此,她对这个行业依然乐此不疲。在她看来,自己的创意被客户认可,就是莫大的动力。“创意就是竞争力。我做的都是原创作品,灵感有些来自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某件东西、某个喜欢的事物,进而联系到饰品上。读书时,我还学过一段时间绘画,这也为我在饰品配色上提供了一定基础。”

  在她的店里,不难发现一些简单的手稿图,此外还有《宋词》等掌中书,这也是她创意的来源之一。“一般闲下来,我就会翻翻这些书,从中找灵感。出去旅游的时候,我也会带在身上。”

  不少发簪的标签上还有专属于它的名字,十分文艺。吴凡介绍,这是她根据古代词牌名来构思的。“比如这个叫‘占春’,因为它的枝丫都做得比较复杂,而且走向朝外,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就像是占尽了春光。”

  作品销往全国,想让传统文化更“出圈”

  从繁华都市回归市井小巷,作为一名“簪娘”,现在吴凡的事业也经营得有声有色。成品售卖、定制服务,从线上到线下,她的客户遍布全国。在采访当天,她就一连寄出了3个快递,这些都是四川、上海等客户定制的发簪。

  眼下随着汉服婚礼的流行,她还接到了不少凤冠等成套头饰的大订单。每年10月左右的婚礼旺季,也是她最忙碌的时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接了七八个订单,那段时间基本从早到晚都在做。”她透露,一般定制成套婚礼头饰根据用材的不同,价格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像婚礼旺季,自己的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

  值得一提的是,吴凡还是个热心的姑娘。她的这间店铺原本也是一家饰品店,常有从前的老顾客找上门想维修饰品。对此,她总是来者不拒,“一般大家就是换个绳子之类的,都是举手之劳,我空着就帮忙换了。”

  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加上自己强大的动手能力,吴凡除了“簪娘”这份主业外,还有一个隐藏身份,那就是“妆娘”,即为汉服爱好者提供化妆造型服务。此前,她就曾多次受邀前往乌镇等周边城镇为顾客做妆造。

  对于未来,她还有着更大的梦想。“其实我坚持这些爱好的初衷,就是想让汉服这种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喜爱。所以,接下来我打算在店里开辟汉服妆造服务,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