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由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以下简称“博士沙龙”)主办的 “第十三届澳大利亚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优秀论文报告会” (以下简称“论文报告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驻墨尔本总领馆总领事龙舟,澳大利亚大学联盟主席、乐卓博大学校长、教授John Dewar,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Aleksandar Subic,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桂冠教授、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谢亿民等嘉宾出席并致辞。迪肯大学副校长、教授王训该,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桂冠教授、悉尼科技大学杰出教授金大勇分别作主旨演讲。驻墨尔本总领馆教育处参赞郭春鸣,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蒙纳士大学副校长吴鑫华,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桂冠教授、蒙纳士大学王焕庭,墨尔本大学协理副校长、教授Sarah Biddulph等及优秀青年学者、博士生近400人参与此次论文报告会。

龙舟在致辞时表示,15年来,博士沙龙在助力中澳学术交流、促进旅澳学者互动、引导留澳学人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论文报告会是很好的展示青年学者科研成果,碰撞思想,相互交流,向前辈专家求师问道的平台。龙舟鼓励青年学者放眼世界,看到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大趋势。同时要广交朋友,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多与同龄人交往、交流、交心,成为中澳青年友谊的桥梁,为中澳友好作出积极贡献。

John Dewar教授表示,澳中两国科研工作者的合作对人类科学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改变了原有的生活和教学方式。这种改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应对好这种挑战,做好自己以适应变革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Aleksandar Subic教授表示,中国学生和学者在澳大利亚扮演者特别的角色,是中澳交流的重要纽带。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们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比如全球变暖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而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可以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创建更好的世界。

谢亿民院士表示,他见证了博士沙龙的不断发展和在促进青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他祝愿博士沙龙未来能够继续发展,继续为推动两国青年学者交流学术、服务社会作出贡献。

博士沙龙主席马嘉明代表大会主办方介绍了博士沙龙及报告会的情况。他表示,博士沙龙15年来始终围绕“中澳学术交流的桥梁、旅澳学者互动的平台、就业与创新创业的信息港” 的宗旨,打造数个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活动。论文报告会已成为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多学科学术活动之一。今年还吸引到来自新西兰、丹麦、意大利等地学者参与。

王训该教授与金大勇院士为观众带来两场精彩的大会主旨演讲。王训该教授以“Fibre Materials Research that Makes a Difference”为题 ,讲解了纤维材料领域最新发展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金大勇院士以 “Joining the Dots for super-resolution 'street view' microscopy” 为题,介绍了超分辨率成像及其在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圆桌讨论环节,金大勇院士、吴鑫华院士、王训该教授和Sarah Biddulph教授围绕“改变与展望”的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与交流。圆桌讨论由博士沙龙前主席、GBCA创始常务副校长于萍博士主持。

除主会场外,论文报告会还根据专业分设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建筑、土木与环境,数学、物理、机械与电子工程,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以及教育与人文科学等6个分会场。40余位知名专家教授与青年学者、博士生们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报告会还进行了3分钟论文演讲竞赛,8位参赛者分别在3分钟的时间内基于一张幻灯片为观众和评委老师讲述自己的科研课题,旨在增强青年博士群体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大会主持人贾潇潇进行活动总结

博士沙龙秘书长李雨玺致闭幕辞
(供稿/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