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称,联邦政府将可能不再继续向哈佛大学提供新的拨款,并要求校方提供所有国际学生的姓名及国籍信息,以便进一步审查。这一言论无疑在学术领域投下一枚“炸弹”,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上周,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宣布,哈佛大学将被禁止接收国际学生,所有外国学生必须转学。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社报道,次日,法院就暂停这一禁令。哈佛大学对特朗普政府提出10项指控称,美国政府“公然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其他联邦法律。
这一决定对学校和7000多名签证持有者产生“直接和毁灭性影响”。哈佛大学强调:“没有国际学生,就没有哈佛。”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对于部分美国大学,这个说法不仅是修辞,更是残酷的现实。
美国《纽约时报》也指出,特朗普政府此举旨在切断哈佛大学这所美国历史最悠久、财力最雄厚大学的关键资金来源,标志着美国政府为迫使这所精英学府服从总统议程而采取的施压行动大幅升级。这一行径不仅将直接削弱美国一流大学吸引全世界最优秀学生的能力,还暴露了美国政府颠覆高等教育文化的企图。长久以来,这种汇聚天下英才的能力正是美国学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哈佛大学媒体关系主任杰森·纽顿表示,坚决捍卫哈佛大学接纳国际学生与学者的权利。他们来自140多个国家,极大地丰富了哈佛大学和美国的人才。哈佛正迅速采取行动,为受影响群体提供帮助。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哈佛大四学生里奥·格登是校园内国际学生权益的坚定倡导者。他表示,这一消息令人感到震惊。将于下周毕业的格登说:“没有了国际学生,哈佛将不再是哈佛。特朗普政府正在把我们当成牌局里的筹码,这种做法极其危险。”
《联合早报》刊文称,这一纸禁令,让这所顶尖学府里的数千名留学生一夜间从“天之骄子”沦为“学术难民”。今年初被哈佛录取的国际学生,也可能陷入签证作废、无法入境美国的窘境。哈佛目前约有6800名国际生,占学生总数的27%。
美国媒体《商业内幕》报道称,哈佛商学院印度籍学生雷迪为支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费背负5万美元贷款,原本年内就将完成课业的她,现在不知如何是好。
据彭博社报道,在哈佛大学攻读人口健康学博士学位的多米尼加留学生蒙塔斯,在得知消息后哭个不停。“我的专业非常特殊,不知能否找到其他大学接收我”。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学教授兼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勇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二战以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型大学和公立大学对联邦研究资金需求非常大。若减少招生,将对学校的研究进展和学术竞争力带来直接冲击。
在美国经营着9家升学教育机构的江薇琪表示,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既有高额政府拨款又有大量学生申请的名校相比,美国还有不少大学几乎完全依赖学费收入,尤其是国际学生缴纳的高额学费。“如果国际学生都不来,这些学校可能会接二连三地倒闭。”
法新社警告称,特朗普对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禁令,可能会严重削弱美国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把软实力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吸引力,而不是胁迫、金钱或武力来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批评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所做的一切恰恰与之相反,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争、对国际联盟的攻击以及禁止国际学生的行径,会损害美国声誉,甚至导致美国的外国游客减少。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民主党领袖沙欣强烈谴责特朗普对哈佛大学采取的行径。她说:“国际学生为我们的经济作出贡献、为美国就业提供支持,并且是我们最强大的外交和软实力工具之一。这种鲁莽的行为对我们的国际影响力造成持久损害。”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