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 正文
以培育乡村工匠推进乡村职业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 光明网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将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乡村工匠,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造活力,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就是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等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把推进乡村工匠培养工作,与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以及发展乡村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让乡村工匠到乡村学校指导学生上好劳动课,传承传统文化、手工艺,同时,可在乡村职业院校中开设乡村工匠工作室,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一大批新时代的乡村工匠。

  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我国明确将劳动教育独立成课。有不少人认为,乡村学校开设劳动教育,有天然的优势:乡村到处都有农田,乡村孩子干农活,就是在进行劳动教育。这是对劳动教育的狭隘理解。开展劳动教育,对乡村孩子来说,不只是到农田干农活,还要体验其他生产劳动、服务劳动,通过这些劳动,掌握独立生活的劳动技能,并且拓宽视野进行职业启蒙,树立正确的劳动、职业价值观。

  但要进行这样的劳动教育,乡村学校缺少师资,不少乡村学校由语文、数学等学科老师“代上”劳动课,主要给学生讲一些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而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养。培育乡村工匠,就可以和乡村学校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乡村学校可以结合劳动教育,聘请当地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并把他们的工作场所作为乡村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体验基地,开设有特色的劳动课;另一方面,乡村工匠也可把学校作为展示、传承基地,加强对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推广,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并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促进自己的事业发展。

  《意见》提出,鼓励支持乡村工匠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开展师徒传承,传授传统技艺。让工作站、工作室落地的有力方式之一,就是与当地的中职、高职院校合作,成立相关的工作站、工作室。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乡村地区的中职教育,受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师资的局限,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一些上中职的学生也中途选择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乡村振兴也由此缺人才。

  近年来,针对乡村振兴,一些学者提出,“要把大学办在县上”。这里的大学,主要指高职院校。要在具备条件的县建设高职院校,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从现实看,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1.4%、中职毕业生超过七成选择升学的背景下,我国可以大力推行中高职贯通与中本贯通模式,发展职业教育。办在县里的高职院校(以及职业本科),可以招初中毕业生直接进行中高职贯通或中本贯通学习,引导他们完成学业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这是一条将乡村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的办学思路,而不再是把学生都送出乡村,今后再想办法让他们回乡村的思路。就此而言,培育乡村工匠是把乡村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的重要探索。由乡村工匠面向乡村学生,开展师徒传承,传授传统技艺,可以丰富乡村教育的内容,改变学生对乡村的认识,也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