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我与非遗零距离 > 非遗要闻 > 正文
辽宁:守护历史文脉 传承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 辽宁日报

锥子山长城。辽宁日报记者杨靖岫

  元宵佳节,阜新市博物馆《祥龙呈瑞——2024甲辰年龙文化特展》迎来一拨又一拨前来打卡的观众。特展以阜新距今8000年的查海遗址 “中华第一龙”为起点,用文物讲述“龙文化”的历史演变,让游客感受“龙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近年来,辽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全省上下形成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

  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近年来,辽宁在全国率先完成石窟寺、汉唐遗址等专项调查。出台《辽宁省古塔保护办法》《辽宁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积极推进《辽宁省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条例》立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革命文物、文物保护示范区等重大保护工程,预防性保护、系统性保护积极推进。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68处,总量居全国前10位。创新实施考古前置“沈阳模式”,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守护好中华文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现新形象。202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确证辽宁牛河梁遗址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线由此又向历史纵深推进了五六百年,推进到5800年。这是辽宁对中华文明探源作出的巨大贡献。”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文博中心主任兼张学良旧居陈列馆馆长李声能说。

  在辽宁,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31家。辽宁省博物馆“又见大唐”“唐宋八大家”“和合中国”等现象级展览吸引海内外观众近百万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成立,7市1区39家博物馆联合办展,联合进行文化挖掘、文创研发,整合了区域文化资源。2023年,全省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574人次,举办各类展览322场,组织各类社会教育活动5924场次。

  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2023年,全省共完成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100场,惠及学生群众约两百万人次。

  展示时代新价值,文化遗产赋能文旅融合开辟新赛道。深耕红色资源,辽宁“六地”红色旅游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6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发利用步伐加大,文化遗产旅游让文物活起来。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全省共认定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7名,17家非遗工坊覆盖沈阳、大连等12个地区,涵盖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三大项目门类。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