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我与非遗零距离 > 非遗要闻 > 正文
新疆:非遗勾画出美丽的风景线
发布时间: 来源: 新疆日报

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表演十二木卡姆中的舞蹈。新疆日报供图

  正月未过,年味尚浓,新疆各地的迎新活动在美好的春光里情意暖暖。是什么让春节如此温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股暖意的重要来源。

  花灯、社火、剪纸、陶艺、年画、茶艺、皮影戏、十二木卡姆、麦西热甫……从正月开始,新疆各地多样的非遗把各族百姓的新春打扮得绮丽炫目。对非遗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让这些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文化瑰宝,越加清晰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新疆相继实施了《自治区非遗保护条例》《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非遗传承保护的规范化和系统性水平,推进非遗可持续发展,服务于现代生活,让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喀什古城、和田团城、约特干古城、葡萄沟风景区、伊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新疆国际大巴扎……一座座非遗巴扎、非遗集市遍地开花,让到访的游客享受着一场场“非遗盛宴”,艾德莱斯丝绸服饰、剪纸、绳结、桑皮纸团扇、木雕手杖、刺绣手包、民族乐器等写满智慧与创意的非遗,满足了人们在旅途中留下美好新疆印记的心愿。

  新疆持续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支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雕刻、印花织染、民族乐器弹唱、刺绣、戏曲等,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乐趣。

  截至目前,新疆有非遗代表性项目5425个,其中3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94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15个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非遗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及执行,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逐渐走入良性发展空间。全疆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6559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2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548人。

  新疆的艺术院校在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非遗在教育传承中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招收木卡姆表演专业、木卡姆与麦西热甫研究专业学生,持续为全疆各文化馆、艺术院团、木卡姆传承中心等输送着“唱、奏、舞”兼能的青年人才。

  全疆已有120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并建成玛纳斯、刀郎麦西热甫、哈萨克族阿依特斯、锡伯族贝伦舞、新疆曲子、维吾尔族刺绣、塔塔尔族撒班节等10个非遗传承中心,传承人既能传授技艺又能依靠表演和手艺增收,以十足的动力与热情展现中华文明瑰宝的魅力。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