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一缕草原吹来的风,推开世界的门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风吹过纽约的街头,我站在联合国大楼外,手里攥着会议手册,指尖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会场的门即将打开,我马上要参与一场关于中美未来关系的研讨会。几年前,我还是那个站在内蒙古草原上仰望天空的少年,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来到世界议题的中心。而如今,我已经学会直视自己的胆怯,也学会在巨大而复杂的现实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在我被纽约大学录取的那年,全校都为我而骄傲。老师说我是“状元”,朋友说我替家乡争了光,成了10年来第4个被录取的本科生。我自己却始终知道,那只是一段旅程的开始。来自边疆城市的我,没有大城市同龄人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习背景,更没有人脉与经验可以借鉴。我明白,从一开始,我就必须独自面对风浪。

  初到纽约的那一天,一切都不如我想象中的光鲜。肯尼迪机场没有期待中的现代感,通往宿舍的路两旁是开裂的街道和陈旧的楼房。我一度怀疑,这真的是我梦寐以求的城市吗?但就在我踏上Kimmel Center的阶梯,听到“Welcome to New York”的音乐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站在两旁为我鼓掌,我听见他们齐声喊道:“You made it!”那一刻,我才终于有了实感:我真的做到了!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课堂的英文讲授远比托福听力复杂,APA和MLA仿佛天书,论文毫无头绪。为了跟上进度,我课上录音、课下狂听、在健身房对照PPT反复琢磨。清晨4点梦醒,我惊恐地梦到挂科,打开成绩却是近乎满分。那份来自孤独与自我怀疑的焦虑,才是真正难以克服的部分。

  而命运似乎还要加码。

  期中考试前,我接到了老祖去世的消息。这个每年春节把压岁钱小心塞进我手里的老人,就这么悄然离开。我无法回国送她最后一程,只能独自走在异乡人群中,像失了魂。就在同一个星期,我和远在中国的女朋友也分了手。那晚,月亮依旧挂在窗前,星光如常,而我的枕边留下了泪水来过的痕迹。

  在那段时间,我曾问自己:留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离开了熟悉的一切,只换来一次次深夜的崩溃?可正是在那样的深渊中,我意识到,如果我能从这场混乱中站起来,我就可以拥有全新的自己。

  春天是从朋友的笑声开始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图书馆里帮我分析论文逻辑,在异乡的餐馆里陪我回忆家乡的味道。我给他们讲内蒙古的草原与蒙古包,讲银光湖畔的清晨与黄昏。他们开始理解,那片遥远的土地不是边缘,而是另一种辽阔的中心。

  与此同时,我也慢慢走出课堂,进入真正的世界。我在联合国参加关于中美关系的研讨会,第一次近距离听见各国学者对“合作”与“竞争”的观点;我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的活动中与驻纽约总领事黄屏交谈,他说:“你们是下一代中美关系的桥梁。”那一刻我意识到,原来我的身份不仅仅是“学生”,也是两国未来关系的一个种子。

  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主动参加更多与中美关系相关的交流:在深圳前海-纽约经贸合作会和山东企业合作推介会上,见证两国企业如何在变化的局势中寻找合作的可能。

  在联合国第68与第69届妇女大会上,我看到全球女性如何为平等奔走,见证了一场场关乎未来的努力。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第六68届妇女大会时,我只是一个参会者,坐在观众席上聆听来自世界各地女性的发声。她们谈教育、就业、生育、权利,那些曾经在我成长语境中不被充分讨论的词汇,在这里被一次次强调与思辦。我开始意识到,性别平等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口号,而是一场世界性的深层博弈。第二年,我以志愿者身份重返会场,从旁观者成为服务者,也因此获得了我的第一张联合国志愿服务证书。那段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参与并非高声呐喊,而是在场、倾听、协助、传递。在推动社会进步的链条中,我们也可以成为微小但真实的力量。

  不久前,我参加了耶鲁大学举办的中美峰会。听着中美学界、政界的代表发言,我意识到,中美关系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理解、去沟通、去参与。而留学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打破壁垒,连接彼此。

  我曾经以为,留学是为了拥有一张更漂亮的简历。但现在我知道,真正的意义在于:你必须独自一人,从破碎与崩溃中走出来,去成为那个可以担当的人。你要学会在崩溃后重新站起,在孤独里建立自我,在冲突中找到共识,在世界之间架起一座小桥。

  而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乘着草原的风,跨过了广袤的太平洋,走到了今天的纽约。

  风还在吹,窗外的世界依旧嘈杂,但我已不再彷徨。我从草原走来,在这里学会了成长,学会了进取,也终于,在世界与自我之间,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坐标,推开了世界的门。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