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匹兹堡国际机场时,我的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家这么远,十七岁的我,将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
父母送我过安检时,母亲的眼里一直蓄着眼泪,父亲则一遍遍叮嘱我要按时吃饭,不要熬夜。我故作轻松地朝他们挥手,转身却忍不住抹眼泪,坚定的走向关口。三十六个小时辗转的飞行,我蜷缩在座位上,手里攥着母亲塞给我的平安符,心里充满了不确定。
开学第二周,我就被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全英文授课让我不得不花费数倍的时间预习复习,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胃痛愈发频繁,有时疼得直不起腰。我躲在宿舍里,听着语音信箱里母亲关切的声音,却不敢告诉她实情。
有天早起胃又隐隐作痛,我坚持去上课,不敢请假也不愿请假,课堂上胃痛突然加剧,我蜷缩着身体离开教室,坐在走廊的地上,冷汗浸透了衣服,人已经疼得躺在地上,说不出话,来来往往的同学有的打校警电话,有的联系校医,有的拿来衣服给我披上。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想回家,更想万里之外的爸爸妈妈。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望着清冷的月亮,想起来时路的不易,想起母亲常说的话“用你的眼睛看世界、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坚强、要坚持、要坚定!
往后的求学生活渐渐丰富起来,我鼓起勇气参加了飞盘社的招新。起初我连最基本的接盘都做不好,常常被队友善意的笑声弄得面红耳赤。但我没有放弃,每天课后都去操场练习。渐渐地,我不仅能熟练地接盘,还学会了各种战术配合,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
为了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我主动报名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我们小组有来自印度、韩国和美国的同学。起初,文化差异让我们在讨论时常常产生分歧。印度同学喜欢直接指出问题,韩国同学更委婉,美国同学总是充满自信,而我则习惯保持谦逊。经过多次磨合,我们学会了互相理解和尊重。决赛前的那个通宵,我们围坐在实验室里,一边吃着披萨一边讨论模型。当黎明的阳光洒进窗户时,我们终于完成了作品。
春节前夕,我收到了匹兹堡华人春晚的演出邀请。站在镜子前练习舞蹈时,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教我跳古典舞的情景。她总说,舞蹈是心灵的语言,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演出那晚,我穿上特意从国内带来的华美的古典舞服。当音乐响起,我扬起水袖,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山水。旋转间,我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叮咛,看到了父亲欣慰的笑容。台下掌声雷动时,我看到了许多华人观众眼中的泪光。
在适应了大学生活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同时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我加入了学校的不同的社团,在那里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经常举办文化之夜,分享各自国家的传统美食和故事。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学会了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
学业上,面对编程和算法的挑战,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编程马拉松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学长们的创业团队,我和队友们开发了一款帮助国际学生AI模拟面试的应用,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技术的力量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帮助更多人。
为了追求更全面的发展,我还选修了哲学和公共演讲课程。哲学课程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而公共演讲则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是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一直学习并比赛的习惯。在一次关于跨文化沟通的演讲比赛中,我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得到了听众的共鸣和认可。
回顾这两年的旅程,感慨万千。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孤独迷茫到自信坚定,我完成了一次蜕变。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拥抱变化、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未来走向何方,我都会带着这段经历赋予我的勇气和智慧,继续探索、成长,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段远行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灵的丰富和视野的开拓。在异国他乡,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故事。我懂得了,真正的成长,是在保持本真的同时,拥抱世界的多样性;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忘回馈社会;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他人创造价值。
如今,当我再次仰望匹兹堡的夜空,心中不再有最初的惶恐和孤独。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的信心。我知道,这段旅程塑造了今天的我,而明天的我,将继续带着这份勇气和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