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双料”国手助力中荷体育交流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姚洁,出身体育世家,6岁开始学习打羽毛球,曾效力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和荷兰国家羽毛球队。荣获2003年、2008年荷兰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05年泰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06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亚军等多项荣誉,最高世界排名第八位(2010年)。作为曾经的中荷羽毛球“双料”国手,她对中荷体育交流事业有很多心得体会。退役后,现任德国羽毛球国家队教练的姚洁依然心系祖国,多次带领欧洲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到中国访问,为促进中国和欧洲的体育文化交流发光发热。想更深入地了解她吗?来看看我们的访谈吧。



  全荷学联:姚老师您好,非常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出身体育世家,父亲是足球运动员,母亲练过体操和田径,听说您一开始学习的是体操而不是羽毛球,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

  姚洁:我跟羽毛球的结缘非常偶然。小时候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学习的是体操,但是我个子高,不适合练体操,所以训练的时候经常哭。羽毛球的训练场地离我们很近,我的哭声吸引了羽毛球教练的注意,教练说个子高反而打羽毛球有利,我就走上了打羽毛球的道路。


  全荷学联:在常人看来,体育训练很枯燥,在成为世界顶尖运动员的路上,您是否有过想放弃的时刻呢?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姚洁:没错,训练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也有很多次想放弃的念头。坚持的主要原因是使命感和乐趣。我记得刚学羽毛球的时候,大概六七岁,有半年的时间一直跟父母撒谎,不去训练,偷偷出去玩。后来被爸爸偶然发现,他狠狠打了我一顿,每天监督我去训练。所幸在没去训练的这段时间里,我在队里的名次也没下滑。所以一开始我是为了遵循爸爸的意愿,接续体育家庭的传承,后来则是出于自己内心的使命感。随着技术不断提高,打比赛、拿好名次带来的乐趣也是我坚持的动力之一。


  全荷学联:看来您走上羽毛球的职业道路并非偶然,同时具备了天分、努力和热情。您的比赛经历非常丰富,参加过三届奥运会,拿过多场公开赛的冠军,也经历过低谷期。能不能分享一些赛前调整心态的经验?低谷期要如何度过?

  姚洁:调整心态主要有两点:一是比赛的时候不要有杂念,杂念太多是普通运动员跟顶级运动员的差距,心无旁骛才能发挥出最高水平。二是有机会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心态。

  我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安检要求检查我的包,平时没有这个环节,我的心态就有了些波动。走到运动场,看到很多国旗,又加剧了这种紧张感,因为参加公开赛的时候,是看不到各个国家国旗的。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老公是我的教练,他对我的心理建设帮助很大。度过低谷期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天坚持练习打球,熬过去就好了。


  全荷学联:作为中荷羽毛球“双料”国手,您觉得两国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分别有哪些特点?能不能给喜爱打羽毛球的同学一些运动训练方面的建议?

  姚洁: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侧重于技术,尤其是青少年,握拍和挥拍要一板一眼。荷兰或欧洲国家的训练侧重于培养年轻球员的兴趣,对基本功等动作的练习和纠正不是排在第一位的。前者的训练方式能提高球员整体的水平,后者容易筛选出特别有天分的球员。我带过一个德国小男孩,一周练一次球,拿了德国U9(选手年龄在9岁及以下)的比赛冠军。

  荷兰球员的训练不只是练技术,也给运动员配有营养师、心理医生、体能教练等。当然,近些年来,国内也请了很多欧美教练,在科学化训练方面提高了不少。

  同学们打球的时候,主要以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主。运动或比赛前要做好热身,多练习吊球,打球时用正拍打很有力,不要切着打,可以侧身打球,技术好的同学可以注意隐藏自己的出手动作,多练习步伐。


  全荷学联:如何让羽毛球运动成为中荷乃至中欧间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您有什么相关的跨文化交流经验可以分享?

  姚洁:我们常说,体育无国界。羽毛球运动是一条促进各个国家和人民之间文化交流的良好纽带。我在打球期间认识了很多欧洲朋友,这些人都很友好,对中国也很感兴趣。在宋庆龄基金会的资助下,我曾经带领一批德国青少年到成都交流,带他们去看大熊猫,他们对中国有了美好又深刻的印象,不少小朋友都问我什么时候还能再去中国参观。我也带领过国内一些青少年到荷兰、法国等国家参观交流。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很可能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等他们长大后,会成长为促进中欧友谊的力量。(作者系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线虫组博士生,中国留荷学生学者联合会体育理事)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