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黄振兴:生活是一门权衡取舍的艺术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黄振兴,获荷兰丁伯根研究所 (Tinbergen Institute)、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博士学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主管校友工作及对外交流与合作,校青年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决策理论以及实验经济学。曾荣获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以及洪银兴经济学奖等。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等国际经济学顶级期刊。


  留学在荷兰

  留学荷兰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给黄振兴带来了不同的体验。荷兰大学的课堂上少不了小组作业与案例分析这样强调合作与自主性的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单一的学习变得更具挑战性。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也与国内不同,教授倡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在双方讨论中达成共识并最终解决问题。不同的教学方式让黄振兴备受启发,在他回国做教授时,也把这种教学习惯带回了国内,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荷兰的日常生活也让黄振兴了解到中外文化的异同。黄振兴说,出国后才发现,欧美各个国家之间的风俗差别也很大。比如英语中AA 制也被称作“go dutch”,就是源于荷兰人聚会时各自付账的习俗。了解荷兰文化后,黄振兴发现这种貌似缺少些人情味儿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讲求公平的体现。“导师请我们吃饭或者去家里玩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要求大家AA

  制,但是大家都会带点小礼物,这点就很像中国。”

  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黄振兴给留荷学子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他说,荷兰是一个在教育质量方面被低估的国家,如果有机会到荷兰学习,一定要把握机会,多和各个国家的学生进行思想碰撞与交流。同时,出国之后也要继续坚持自己多年形成的学习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生活上,除了利用留学的宝贵时光充分感受欧洲的文化,还有一道重要的人生选择题:如果未来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要有太大压力,那么学成后留在荷兰或者欧洲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回国,就要准备好面对压力和发展潜力并存的现状。这两种生活方式无所谓好坏,只有是否适合自己,他希望同学们在毕业前能思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经世致用

  黄振兴曾先后在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文章。在黄振兴看来,学术发表同时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虽然在顶级刊物上成功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顶级期刊的平均文章质量和内容的贡献度显著高于一般期刊,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文章写好,保证质量,这是其中的必然性。其次,受顶级期刊青睐的文章,通常都是某个领域内针对具有突破性的问题和方法展开的研究,而不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所以,如果在文章的起步和立意阶段站位较高,投中五大期刊的概率也会相应更高。

  黄振兴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研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做属于中国的研究。黄振兴说:“我发现之前学习的很多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当下的问题,且中国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形态、文化风俗都不一样,所以更有研究潜力和价值。”最近黄振兴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同事共同开展的关于儿童行为偏好与其未来发展间关系的研究,就是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研究,探究儿童的行为特质会如何影响其未来发展,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又会塑造怎样的行为。“传统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在个体偏好,例如风险、模糊偏好或者群体偏好利他性、公平性等方面都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专长,帮助国家解决一些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做属于中国的研究最核心的动力。”

  谈到今后的工作规划,黄振兴说:“作为教授,学术研究肯定是工作的核心,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会更多在两方面发力:一是教学。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3D 全息投影等全新的教学模式会应运而生,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并应用到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服务社会。我希望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教育、贫困、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出一份力。”


  生活的取舍

  黄振兴的一个研究方向叫决策理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人们面对各种未知和不确定性时如何抉择。是选择低风险的稳健生活?还是高风险的龙门一跃,但最后可能摔得粉身碎骨?这个领域的各种模型,从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到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都在尝试解释人们的各种决策行为。“这些模型研究多了,我就会想,什么才是最好的决策?什么心态才能孕育出最好的决策?”结合自身的经历,黄振兴认为,当你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往往什么都得不到。就好像金融领域的低风险往往无法伴随高收益,除非有极端的信息差。所以,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可以放弃什么,才是作出最优决策应该具备的心态。就比如一个人如果选择走学术道路,可能在35 岁之前无论从经济收入、社会资源还是人脉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会大概率落后于本科的同学。“这就是你必须‘舍’的,而‘取’得的,将是内心的成就感和40 岁以后更广阔发展的可能性。”

上海财经大学校园内

  正是基于取舍间的权衡,在工作中,黄振兴不仅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又是经济学院的院长助理,更勇挑学院“学习与交流中心”主管的重任。黄振兴认为,虽然担任大学的行政职务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从长远看,只是埋头于学术,往往会让人逐渐与社会脱节。“而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入世的学问,需要理论研究与实际经验紧密结合才能找到核心问题。

  所以,对于不同岗位的工作,首先我会将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分配给每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正常完成。其次,担任管理岗位之后,我逐渐学会将部分工作分出去,让更多人参与分担,而不是一个人做所有事情。我的核心价值在于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对风险底线的控制。”

  “生活是一门权衡取舍的艺术。”这句话是黄振兴对生活最大的感悟。(作者系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