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做好中韩交流的民间使者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摘要:作为在韩留学生,我们要做好中韩交流的民间使者,让更多的韩国人通过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留学期间,我努力成为一名中国形象的传播者,向韩国人展示我们友好的、自信的、勤奋的中国人形象。

  公派留学圆我留学梦

  要想学好一门外语,最好能在使用这个语言的社会中生活一段时间,这样能够加深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理解,使语言学习不局限于书本,能够应用到生活交流中。学习小语种的我,一直有一个留学梦,但是留学的高额花费却一直让我望而却步。我在国内完成了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在即将完成硕士阶段学习的时候,我知道了国家留学基金委有公派留学项目,如果成功申请,可以得到基金委的资助,不必再担心留学期间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这个消息让我心中燃起了希望。

  我认真准备申请材料,在经过了几轮严格的的审核后,我终于成功申请到了2017年韩国政府互换奖学金,成为当年公派生大军中的一员。收到录取通知已是接近7月份,待我准备好一系列派出手续,已临近学校开学的期。于是,还没来得及同父母师长分享这份喜悦,我就带着对父母的思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憧憬与不安,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

  异国留学生活充满挑战

  来到韩国后, 首先需要适应的是韩国的学习节奏和方式。韩国的学习节奏很快,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任务。除了每天的阅读作业,每周教授还会列出书单或论文,需要在下次上课之前读完,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意见。如果不能完成,那么下节课上就会像听天书——不知道教授在说什么,不知道同学在讨论什么,被提问到也只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除了阅读任务,教授每周还会布置一些读后感或小论文,我的作业经常被教授改得满篇通红,惨不忍睹。正是在这样快的学习节奏之下,形成了我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留学生活。

  我的专业是韩国语言文学,需要研究中韩两国的现代文学。课堂上,教授在剖析分析文学作品时,总是喜欢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不是简单地去复述书本上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我花一些精力来适应。教授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海阔天空,从文学到历史,从文化到艺术,无不涉及。我们这些留学生,韩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如果对教授所讲的某一时期历史知识或时代背景不熟悉,就会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

  同时,为学好韩语,我利用各种机会找人交流。在学校里,我积极同一起上课的韩国同学进行文学探讨;外出吃饭购物时,我抓住机会与服务员交流;去旅行时听到的方言, 我也会记下来。只要有时间,就找机会与各种人聊天,以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正是靠着这样的方法,在来韩两年的时间内,我在语言方面进步很大。

  在外留学传播中国形象

  9年前我曾到韩国的全州交流学习,当时,普通韩国人对中国还不了解。别人问我来自哪个国家,当我回答“我来自中国”时,他们总会问我:“你们那有火车吗?你们那有电话吗?你们那有冰箱吗?”等等类似的问题。当时听到这些问题,我心里有点愤愤不平:“你们说的那些我们国家都有!”但同时也感到忧心,原来还是有很多韩国人不了解中国。

  时隔9年,再一次来到这个国家,在这9年间里,中韩两国也发生了诸多改变,两国贸易额不断增加,两国到对方国家留学的人数也不断增加,韩国人现在越来越希望去了解中国。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想学习汉语,想去中国留学,想同中国人做生意。通过这些接触,我相信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越来越多,会将中韩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也切身感受到,还是有一些韩国人对中国带有偏见,这不利于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可能会破坏两国长久以来友好交往所取得的成果。作为在韩留学生,我们要做好中韩交流的民间使者,让更多的韩国人通过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留学期间,我努力成为一名中国形象的传播者,向韩国人展示我们友好、自信、勤奋的中国人形象。(作者系韩国庆熙大学韩国现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生)


责任编辑:贾梦溪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