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 正文
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合力 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来源: 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逆全球化趋势背景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变得愈来愈迫切。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把握产业变革主动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培育拔尖人才,厚植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必然要求自主培养战略科学家、大国工匠等拔尖人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共同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自主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牢记“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的科技通识教育,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构建鼓励独立思考、注重创新能力的连续性、系统性、高水平拔尖创新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教育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深度结合、协同联动,使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在生产劳动中提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局性的保障机制,科学、动态、长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健全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和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营造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调动人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创新环境和良好氛围。深度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依托5G、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和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开辟新赛道、拓展新领域、塑造新优势,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教育”平台,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新生态,打造适于人才终身学习的、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掌控核心技术,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性特征,内在要求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体系引领支撑,同时要牢牢掌握自主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关键核心科技,确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这就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谋划与部署,充分发掘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潜力,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完整科技创新链条,做好有组织科研的大文章;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和国家重大项目,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持续推进基于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突破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产出具有自主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高度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叠加效应,在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科技领域的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及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加强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汇聚顶尖科技成果、科技人才、教育资源,助力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构筑未来产业。

完善产业链条,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开放性、协调性特征,势必要求激发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互动基础上的聚合效应,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补齐在高科技行业中的短板,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能力,建设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植根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发展壮大数字产业,使产业链链条完整且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高水平教育、科技、人才的对外开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教育、科技、人才合作,汇聚世界一流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强化产业链合作,结合全球领先产业发展理念,变革、完善、创新产业模式,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以高质量的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使产业体系的对外开放兼具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和整体均衡,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的密切配合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引领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合力的倍增效应,推动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的协调联动,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使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筑牢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教育、科技、人才互相关联、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三者的紧密结合、一体化与系统化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演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布局等都将起到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助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化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改革,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促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联动,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