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5月21日至30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院士率120余人组成的大型代表团出席,并当选大会五位副主席之一。今年是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成立 75 周年,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讨论了关系全球卫生的一系列重要议题。在会员国缴纳评定会费问题上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率先突破联合国系统正常预算零增长惯例。本文将围绕世卫组织75年来取得的成就、中国作出的贡献,特别是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简单介绍。
世卫组织成就
世卫组织成立于1948年,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明确了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这与联合国宪章保障人权的理念保持一致。世卫组织创建之初规定其宗旨是:使所有人都获得可能达到的最高的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对健康作出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消除疾病和羸弱,而是身体、精神与社会三方面都达到完全良好的状态。
世卫组织成立75年来取得一系列成就。
世卫组织成立初期的第一个重要行动是制定《国际卫生公共条例》(后定名为《国际卫生条例》),控制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传染病,开展结核病免疫规划、根除疟疾规划,妇幼卫生保健等。二十世纪,天花造成全球3亿人死亡,世卫组织领导各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第一次成功消灭了由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随后又制定了扩大免疫规划,覆盖危害儿童健康的6种疾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小儿麻痹、结核)。1978年在苏联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提出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为能够及时妥善地对暴发流行的疾病作出预警与反应,建立“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并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作出贡献。2005年再次修订《国际卫生条例》,定名为《国际卫生条例(2005)》。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期间,世卫组织启动“获取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ACT加速计划)协调全球研发诊断试剂、疫苗和治疗药物。2023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在世卫组织中的贡献
中国是世卫组织名副其实的创始国。1945年4月至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期间,中国和巴西代表团倡议成立国际性卫生组织。我国施思明博士(1908-1998)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国参与制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197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世卫组织的合法席位。
1973年起
我国每年派团出席世界卫生大会。
1978年
我国通过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1978年的阿拉木图大会中国虽未出席,但世卫组织把中国的卫生发展模式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向全世界推荐。
1979年
世卫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中国专家章以浩作为验证委员会成员代表中国在证书上签字。
2014年
非洲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向世卫组织和非盟提供7.5亿元援款,派出10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救援。
2020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发表视频讲话,承诺中国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致力于团结协作携手抗疫,向世卫组织捐5000万美元、为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捐款1亿美元,向34个国家派出38批抗疫专家组,向120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2亿剂疫苗。
2023年
我国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我们向7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3万人次医疗队员,诊治患者2.9亿人次。
世卫组织人力资源状况
世卫组织取得全球卫生治理成就离不开人力和财力支撑。2023年5月第76届世卫大会文件 (A76/26)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世卫组织共有8983名职员,比2021年的8688人增加3.4%。其中具有地域分配地位的2533人,达到地域分配理想幅度的86国,占43.7%,超额国家55个,占28.4%,无额及缺额国家56个,占28.4%。专业及以上长期职员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占46%。P6/D1以上级别职员290人,比上年度增加5%。职员总体实现了性别平衡,女性占49.6%,男性占 50.4%。
部分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将资助本国青年赴世卫组织担任初级专业人员(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简称JPO)作为提升本国人员在世卫组织任职比例的重要方式。截至2022年共有14个国家推送60人,其中大部分(45人,占75%)在日内瓦总部工作。其中,德国11人、日本8人、意大利7人、法国7人、中国6人、荷兰5人、瑞典4人、韩国3人、比利时2人、芬兰2人、瑞士2人、科威特1人、卢森堡1人、澳大利亚1人。2021年,世卫组织针对最不发达国家启动青年专业人员规划,2022年11 月已有14人入职工作。此外,到世卫组织实习也是熟悉国际组织的途径之一。因新冠疫情影响,实习通道于2020年7月暂停,2022年10月重启,自重启以来已提供54个实习岗位。世卫组织在2018年曾明确提出,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实习生至少应占50%。2023年第一季度选出的16名实习生中,有87%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在世卫组织中的代表性
我国于1973年起开始向世卫组织秘书处推送职员。目前中国籍职员总体状况仍呈人数偏低、职位偏低、结构失衡的状态。
在高级官员方面,包括香港特区卫生署长陈冯富珍在内(2007年至2017年出任总干事),我国已有10人担任过助理总干事级别及以上的高级官员。这10人有的是由中国政府提名,也有由世卫组织提名任命的。如1988年马勒总干事提议驻菲律宾代表胡庆澧任助理总干事,2023年5月谭德赛总干事任命驻柬埔寨代表李爱兰任助理总干事。
另一方面,中国职员的总数增长较为缓慢,司级官员人数偏少,占地域分配的人数未达到给中国的合理幅度下限,我国仍属代表性不足国家。截至2022年底,中国在世卫组织秘书处共有51人,占世卫职员总数0.57%。中国按地域分配幅度为46人至63人,但按该名额的实有职员仅有43人。在51名中国籍职员中,92.2% 是P1至P5级别,司长级别仅4人(见表1,李爱兰于2023年5月8人就任助理总干事,不包括在内)。
截至2022年世卫组织有2533个具有地域分配地位的职员,在任职人数上超过中国的有13个国家(见表2),其中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人数均超过分配幅度的上限,印度等5个发展中国家超出幅度达7倍至11倍。世卫组织具地域分配职位最多的国家包括印度、菲律宾、乌干达、肯尼亚和埃及。同样,联合国具地域分配职位最多的国家也有印度、菲律宾、乌干达和肯尼亚(可参阅2023年5月26日公众号发布的《想去联合国工作?你应该先了解这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卫组织按地域分配的职员数排名中处于第14位,在联合国秘书处则为第19位。
我国从近年开始加入推送JPO行列,2018年国家卫生部与世卫组织签署推送JPO的协定。世卫组织目前共有60位JPO,来自中国的共6人,其中在日内瓦总部的5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1人。
世卫组织正常预算的重大突破
世卫组织实行双年度预算,其中正常预算经费来自成员国会费,预算外收入来自成员国及相关方自愿捐款。与联合国系统其他机构相比,世卫组织的正常预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零增长,因此对自愿捐款的依赖越来越大。2017年至2018年预算总额44.215 亿美元,捐款占80%。本届世卫大会文件(A76/4)指出,新冠大流行凸显了世卫组织面临在可持续筹资方面的长期挑战。秘书处只有14%的资金具有充分灵活性和可预测性,其余均依赖自愿捐款,而大量捐款指定用途,并且资金到位时间不可预测。2022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增加评定会费。今年第76届世卫大会上,批准2024年至2025年的预算为68.3亿美元,会员国强制缴纳的评定会费比2022年至2023年增加20%,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定,标志着朝增强世卫组织能力和独立性的方向迈出历史性一步,反映出会员国对秘书处的高度信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承担世卫组织会费比额逐步上升,2012年排第8位,2020年起排名第2位占比12%,2022年占比15.254%,仅次于美国的22%。我国会费占比详见下表:
中国除按时缴纳评定会费,还提供自愿捐款。20年前我国每年捐款17万美元,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特别是2007年陈冯富珍正式就任世卫组织总干事后,我国捐款数额逐步增加。2018年至2019年捐款增至1680万美元。2020年至2021双年度的数额又增加10倍,达1.68亿美元。但是,和其他主要捐款方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如何看待这种情况?2018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认为,我们要全面分析正确判断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既不应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世卫组织执行委员会文件EB152/26,对基本规划的10个主要出资方捐款数做出分析,2020年至2021年和2022年至2023年的比较见下图(单位:百万美元)。从图中可看出,除中国、日本数额保持不变外,其他国家捐款均有增加。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需要改革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中国如何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一项重要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本文作者系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曾任原卫生部外事司司长、世界卫生组织前伙伴关系与联合国改革协调员)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