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球 > 正文
德国机构发布《科学大都会2023》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 9月28日,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与德国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心(DZHW)发布《科学大都会2023》(《Wissenschaft weltoffen 2023》)报告。报告显示,德国已取代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国。报告从国际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在德国际学生、海外德国学生、在德国际学者,以及海外德国学者5个方面阐述了近期德国科教国际交流局面。

  国际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北非(埃及)、中东(约旦、阿曼)及亚太地区(中国、越南、新加坡)是德国开展跨国教育的重点地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20年约有640万学生赴他国留学,同比增长4%。根据《科学大都会2023》收集的16个国家的数据,美国是最受学者青睐的目的国,当前约有12.4万国际学者在美交流,其次是英国(约7万)、德国(约7万)、瑞士(约3.1万)、法国(1.5万)。跨国教育方面,德国高校在31个国家的44个城市开设跨国课程,共涉及317个专业。2015-2022年间,参加该类项目的学生人数从2.6万人增加至3.6万人。北非(埃及)、中东(约旦、阿曼)及亚太地区(中国、越南、新加坡)是德国开展跨国教育的重点地区。

  在德国际学生:印度首次成为最大生源国

  纵观整个新冠大流行期间,在德国就读的国际学生数量有增无减。尽管2020-2021学年的冬季学期新生增幅大幅减缓,但最近两年国际学生增幅明显,2022-2023学年冬季学期达到约36.76万人,同比增长5%。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五年,来自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学生数增长了58%,增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来自东欧和中亚地区的学生数则在长期停滞后于2022年开始恢复增长,且增幅达到10%,这主要归因于乌克兰学生的大幅增加。就生源国家而言,印度首次成为最大生源国,长年占据生源国榜首的中国则在本年度略有缩减,目前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约有3.91万人,占所有在德国际学生的11%,仅次于印度。第三大生源国则是叙利亚。

  从学生来源看,亚太地区占比32%,是在德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地。其次是北非和中东地区(19%)以及西欧(17%)。

  从培养层次看,2021年-2022年冬季学期,94%的国际学生以学位生身份注册在读,其中本科、硕士分别占比40%和45%,其余6%为客座或交流生。总体上,本科、硕士、博士层面国际学生比例则分别为23%、7%和27%。

  从专业分布看,工程专业最受国际学生青睐,占比43%。法律、经济及社会科学专业占比24%。这两个学科的毕业生也占据了2021年毕业生的大部分。

  海外德国学生:赴境外留学的德国学生占比略有下滑

  2020年,赴境外学习的德国学生约13.34万人,约90%的学生寻求在境外获得学位。最受德国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依次是奥地利(3.4万人,占比25%)、荷兰(2.4万人,占比18%)、英国(1.3万人,占比9%),以及瑞士(1.2万人,占比9%)。总体看来,自德国高校2010年左右完成学位制度改革以来,2010年后赴境外留学的德国学生绝对人数不再继续增长,赴境外留学的德国学生占比甚至略有下滑,目前占比4.9%。德国学生赴境外短期交流的数据也呈现类似趋势。

  在德国际学者:国际科研人员绝大多数来自西欧

  2021年,在德国高校任职的外国科研及艺术工作者约5.93万人,占所有人员的13.9%。2007年以来,德国高校中的外国科研人员持续增加。近五年间,科研人员增加了29%,教授则增加了17%。国际科研人员绝大多数来自西欧,印度、意大利、中国、奥地利也是重要的科研工作者来源国。

  4大研究所,即马普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Max-Planck-Gesellschaft,Helmholtz-Gemeinschaft,Leibniz-Gemeinschaft,Fraunhofer-Gesellschaft)2021年共雇佣约1.59万名国际科研人员,约占所有科研人员的29%,相比2011年人数翻了一番。所有国际科研人员中,39%来自欧盟国家,12%来自其他欧洲国家。从国家来看,中国(10%)、印度(10%)和意大利(9%)是最重要的科研人员来源国。从学科来看,约三分之二的国际科研人员投身于数学与自然科学,从事工程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科研人员约占六分之一。

  客座教授方面,2021年赴德开展工作的客座教授约有3万人次,同比增长30%。受德国研究联合会(DFG)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的教授分别占44%和41%。来自西欧及亚太地区的客座教授分别占比22%,是最重要的国际学者来源地区。印度、中国、意大利则是最重要的三大客座教授来源国。四大研究所也为客座教授提供资助,马普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以及莱布尼茨学会共同资助了约7200名国际学者,同比增长14%,但与2019年相比仍减少了4000人左右。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相关数据尚未公布。

  海外德国学者:西欧依是最受青睐的目的地

  基于目前公布的部分数据,大部分德国教授及科研人员受雇于瑞士(分别约1300人、9600人)、奥地利(分别约940人、6100人)及英国(分别约820人、5300人)的高校,且在这三国,德国教授在国际教授中的比例均高于德国科研人员在国际科研人员中的比例。

  青年学者方面,2020-2021学年约有1.4万名德国青年学者在海外读博,70%在西欧。最受欢迎的国家分别是瑞士(24%)、奥地利(16%)、英国(14%)和美国(9%)。

  就所有赴海外短期交流的德国学者而言,约有三分之二的资助来源为DAAD。西欧依然是最受青睐的目的地(30%),其余是北美(13%)、中欧和东南欧(10%)。最受德国学者青睐的短期交流国家则是美国(11%)、英国(6%)、法国(5%)。(供稿/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