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郑州大学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一批志愿者显得尤为特别,他们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头戴口罩、身穿大褂、臂戴袖标、手持喷壶奔走在校园内……他们就是郑州大学疫情防控国际学生志愿者。
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成立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队
每年寒假,中国学生都会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但常常有大批的国际学生选择留校学习。疫情暴发后,留校的近400名国际学生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国际学生们也想为这场战“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了践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建会宗旨,学生会国际学生分会副主席、来自赞比亚的查尔顿和研究生会国际研究生分会副主席、来自巴基斯坦的永诚,带领部分留校国际学生主动请缨,组建了郑州大学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国际教育学院的指导下,协助开展国际学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有想法,有落实,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受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的委托,学工办主任程果组织同学们开会讨论紧急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相关事宜。2月3日,郑州大学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成立初期,团队共有6人,永诚担任队长,查尔顿为副队长。目前,团队又有4名新队员加入。
志愿服务:始终坚持“四自”宗旨
宣传防疫知识、监测体温变化、做好宿舍消杀、收集学生意见、督查作息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是郑州大学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的日常工作内容,以践行国际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宗旨。
防疫知识、消毒药剂的使用等专业知识都需要国际志愿者们前期进行学习,在现有条件下,他们选择“自我教育”。团队成员穆萨来自坦桑尼亚,是一名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组织培训队员们学习如何使用酒精和消毒剂,告诉队员们在喷洒时的注意事项。“经过在校课堂培训,我学会借助专业知识来帮助我的团队成员,从而达到我们的团队目标。”同时他们也会提醒国际学生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保证宿舍环境清洁整齐。
国际志愿者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手持喷壶频繁奔走于国际学生公寓。国际学生的住所分散在柳园17号楼、荷园2号楼、荷园4号楼B单元和松园12号楼,涉及到3栋楼和1个单元。为此,他们建立了层级管理制度,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每两个国际志愿成员匹配不同的国际学生为一组,共分为4组。队长永诚和副队长查尔顿分别监管两组,促进志愿服务质量的提高。国际志愿者们不仅认真做好日常工作,也会深入了解国际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进行“自我服务”。有些同学由于长期待在宿舍,导致精神萎靡不振,经过与国际志愿者们谈心聊天,心态得到了一定的调节。永诚说,他们会建议同学们适当做一些运动,努力使他们摆脱焦虑,坚强、积极地面对疫情。“我们都相信未来会更好。”永诚也与老师沟通,为留学生们分发口罩、饮用水等物资,学校也为在校的国际学生开放商店和松园餐厅,每周还会给同学们发放两次蔬菜。
同舟共济:帮助他人是幸福和荣幸的
在志愿者们密切关注全体国际学生安危的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在挂念着他们。查尔顿说,“起初,我的家人很担心我,但我觉得帮助别人是非常光荣的,所以我会定期向他们报告自己的日常工作情况,让他们放心。”家人的理解、鼓励让查尔顿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永诚带领着队伍每天对相关的寝室进行巡查,对学生进行疏导,虽然忙碌,但他认为,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变得坚强;穆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团队,他收获了更多的工作经验和信心;马洁来自伊朗,目前在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有着不错的汉语水平,她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当着团队对外沟通的桥梁。程果说,“这些国际志愿者主动来为学校分担工作,他们都是典型的‘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国际学生代表。”
共同发声:唱响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主旋律
“艰难的时光不会太久,坚强的人永不放弃。中国加油!”“我相信中国,中国是一个坚强的国家!”……郑州大学国际学生志愿者选择在此刻,为郑州大学所有留校国际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纷纷表示,不管我们来自何方,我们都是郑州大学的学生,我们坚决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共克时艰,坚信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供稿/郑州大学)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