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避坑”“避险”指南
发布时间: 来源: 科技日报

  暑期旅游出行高峰即将到来,7月9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障游客安心出行、安全出行,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制作了《旅游避“坑”指南》和《旅游安全实务手册》,从“避坑”和“避险”两个角度进行提示提醒。

  在“避坑”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重点关注几种“套路”。

  一是进行虚假宣传。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自媒体账号中夸大其词,诱导游客添加微信、在平台外交易,向其私人账户转账收取定金。

  二是缺乏经营资质。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俱乐部”等名义招徕游客,在没有旅行社资质情况下经营团队游。

  三是不规范签订合同。不与游客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或不明确约定住宿、交通、餐饮等重要环节,为擅自变更行程、增加购物环节等创造便利条件。

  四是低价招揽游客。借“政府补贴”“尾单甩卖”等名义,长期背离价值规律、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组织团队游,在旅游过程中连哄带骗让游客不断消费。

  五是暗藏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以免费或低价旅游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或充值投资,承诺高额回报,背后暗藏资金风险。

  六是诱导冲动消费。利用信息不对称向游客推荐所谓“套票”“通票”,价格远高于市场定价,还为购物店引流。吸引游客面对优惠套餐时冲动消费,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在“避险”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希望通过《旅游安全实务手册》帮助广大游客对常见的安全风险有所了解,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

  一是自然灾害应对。针对当前汛期特点,文化和旅游部重点梳理了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台风、雷电、暴雨、高温等灾害的特征、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要点。

  二是事故灾害应对。文化和旅游部针对暑期客流密集等特点,整理了道路交通事故、水运事故、轨道交通事故及拥挤踩踏、火灾等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三是特殊旅游项目应对。文化和旅游部结合近年来新型业态发展实际,专门对山地、高原、沙漠旅游以及涉水旅游、高空旅游、自驾游等项目的安全防护要求进行了梳理。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应对。文化和旅游部对社会治安事件中可能用到的自救技能进行了总结,提高游客自我保护能力。

  相关内容在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上均可查阅。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