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网讯 10月22日,第14届“海外英才北京行”落地聚才系列活动在京启动。活动主要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大学、慕尼黑工大、新加坡国立大学等87所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位博士受邀来京,他们来自全球22个国家51座城市。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晓哲,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于成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辉,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洪朝,北京市欧美同学会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郭玉良,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虎翼雄,以及来自各区人才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启动会。
在启动大会上,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虎翼雄在致辞中指出,“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动已从最初的单一参访发展为覆盖多区域、提供全链条服务的品牌活动,成为北京链接全球智慧、汇聚天下英才的重要桥梁。北京已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不仅是中国科技创新高地,更是世界创新策源地。近年来,北京通过优化制度供给,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提供“全周期、全要素”的支持,不仅让人才能“落地”,更致力于让人才“扎根”,助他们“出彩”。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晓哲在致辞中介绍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成立36年来,累计服务近500万留学人才,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出“留学e网通”APP,构建了全链条、综合性、专业化留学工作服务体系,将服务延伸到海外。同时,聚焦引才引智与创新创业,通过举办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及各类专项就业创业活动,搭建海外英才的精准就业桥梁,汇聚全球青年人才投身国家创新浪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辉在致辞中讲到,首都卫生健康事业以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全国最多国家级医学研究平台及丰富资源,为生物医药人才搭建从原始创新到临床转化的宽广舞台,也通过集聚顶尖人才团队,在临床诊疗、科研攻关、药物研发等领域为全球人才提供坚实成长平台。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洪朝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正通过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体系、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探索产教融合育才新模式,为海内外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和广阔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赵继宗以“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为主题作了精彩分享。赵院士介绍了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与脑机接口产业政策,并就人工智能发展浪潮、脑机接口技术及临床转化的实践与海外英才们开展交流。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海外博士后代表围绕如何将国际前沿的科研积累与北京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分享了他致力于在微纳制造领域研究的心得,以及实现进一步创新突破的愿景。现场,来自部、市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与海外学联负责人携手拉动礼带,向全球英才发出了“聚北京·创未来”的诚挚邀约。
启动会后,一场精准高效的英才恳谈会在首都医科大学体育馆举办。现场汇集了包含中国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等重点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中国电信、北汽集团、京东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内的80家用人单位,涵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能制造、信息科技等多个关键领域,共带来涉及研发工程师、学术研究员、技术主管、产品经理等近300个高质量岗位。现场,120位海外博士与用人单位代表面对面交流,围绕岗位匹配、职业发展、薪资福利等问题展开一对一商谈。恳谈会既为海外英才搭建了就业发展平台,也为用人单位注入了国际化人才活力,精准推进了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据悉,第14届“海外英才北京行”落地聚才系列活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市各区人才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主办。该活动是北京市精心打造的海外人才交流对接平台,是海外英才联系北京、来京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次“海外英才北京行”落地聚才系列活动更是创新性地与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平行论坛形成有效联动,构建起“岗位征集、全球宣介、精准对接、专业评审、长效跟踪”的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不仅实现了用人单位需求与海外英才意向的精准匹配,更是通过建立长效跟踪机制,为英才在京发展提供持续支持。活动期间,海外英才将走进海淀区、朝阳区、顺义区等区和雄安新区,全面感受北京和雄安的创新氛围与发展活力,并与各区人才部门、用人单位深入对接。(供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