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2025年9期|面向东盟 数智赋能——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贡献广西力量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2025年第9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是全国唯一兼具沿海、沿边、沿江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并叮嘱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今年年初出台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立足广西在我国省域中的地位、发展中的定位、开放中的区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广西教育在服务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拥有广阔天地,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有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好“东盟牌”,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作用,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这为广西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广西教育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宝贵契机。广西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向东盟,数智赋能,为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闯出广西之路、彰显广西作为、贡献广西之力。

2024年6月,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中马建交50周年2024年中马铁路技能培训系列活动期间,91名马来西亚学员深入了解和操作模拟驾驶系统

  深耕东盟 向海图强

  广西是我国唯一同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如果说广西教育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那么广西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就是东盟,优势也是东盟。

  突出东盟战略锚点。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推动将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窗口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教育开放发展优势,无论是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还是谋划推进教育现代化2035,都将深化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作为重要内容。近年来,广西接续出台《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方案》《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方案》《推动产教集聚融合 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东盟国家语言专业建设工程、东盟国别研究工程等“十大工程”,一以贯之将东盟作为优先面向、深耕之域,加快构建广西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共赢新格局。

  紧抓人工智能赋能。当前,东盟国家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渴望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助力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是广西教育对外开放的特殊使命。我们积极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实施面向东盟“百千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数以百计的数字未来创新型人才(硕博层次)、数以千计的数字金领人才(本科层次)、数以万计的数字蓝领人才(技能培训层次),建立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覆盖创新研发、产业应用、产业一线的全链条人才梯队。充分发挥广西丰富的东盟语料基础和东盟语言人才资源,积极参与东盟语料库建设,更好地服务广西打造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高地。

  强化职教开放优先。当“职教出海”成为教育出海的生力军,广西“职教出海”较早就将目光锁定在东盟。以“地缘优势”嫁接“产业默契”,广西通过政策创新、资源整合,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特色品牌,推动职业教育从“借船看海”到“随船出海”,最终迈向“造船闯海”。一是拓展海外服务效能。支持20多所职业院校协同行业企业走进东盟国家,服务机械制造、纺织、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在海外办学,成立47个海外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人次年均逾万。协同企业建设服务海外项目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在老挝、越南等国合作共建工程项目研究中心、农业试验站,服务海外工程项目建设和技术研发。二是探索人才培养多元模式。创新“汉语+技能”“专业+文化”为核心的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东盟国家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三是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广西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院校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技术标准431个,认定并共享国际化教育资源325项。其中,中泰两国学校合作编写的“中文+职业技能”电子商务系列教材出版后,被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认定为推荐课程,面向该国82所职业院校推广使用。

  交流对话 聚星成光

  广西通过国别互动、区域联动、院校协同,拓宽教育交流渠道,建立交流合作大平台,健全东盟国家高级别教育交流机制,扩大东盟教育合作朋友圈,助推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提质增效。

  搭建多维交流平台。广西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作为重要载体,持续升级打造集“会、展、论、赛”于一体的多元交流平台综合体,重点邀约东盟国家高层政要、知名学者专家及高校代表,通过交流对话、参访观摩、实景体验等推动教育多领域合作。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共有8000多名东盟国家高层政要、知名学者专家及高校代表出席。2025年9月,我们将升级举办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

  深化教育工作磋商。以越南为切入点,建立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教育工作磋商机制,中越双方围绕加强学校间互访互鉴、强化师资交流培训、促进学生学术文化交流、加强政策沟通等开展交流合作洽谈磋商。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7次与越南边境四省教育工作磋商会,带动17所广西高校与58所越南高校签署80余项备忘录或执行协议,有力推动教育由一般性交流向实质性合作迈进。2025年11月,广西将在南宁举办2025中国广西与越南河江、广宁、谅山、高平四省教育工作磋商会,并计划邀请海防市加入会晤机制。

  构建多元教育联盟。密切与东盟国家教育部门及区域性国际组织友好交往,推进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合作,推动中国职教标准和课程资源在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成员国推广应用。支持高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等多个教育联盟,推动联盟内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联合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广西高职院校牵头成立中国—越南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中国—东盟能源职业教育联盟、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等,项目化推动东盟职业教育标准升级。发挥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平台作用,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特色智库,加快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广西东盟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队伍。

  项目驱动 提质增效

  广西积极把握时代机遇,以项目为纽带,面向东盟开展教育合作、产教融合,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鲁班工坊建设,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化新局面。

  加紧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2022年,教育部与广西正式签署部区战略协议,并在补充协议中首次明确提出“推进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此后,广西积极支持本地高等学校协同特色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企业“走出去”,依托中资企业、跨国企业和东盟国家院校与企业,在东盟国家建设现代工匠学院。截至目前,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已覆盖东盟十国。当前,广西正在以人工智能赋能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2.0版,进一步深化“教随产出”,推动现代工匠学院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效能。

  高质量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鼓励支持广西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尤其是东盟国家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有针对性地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培养服务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广西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举办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各1个。同时,强化“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助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新高地。2025年6月,我们举办了“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邕州谈暨培训会”,与会人员围绕广西面向东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合作机遇与创新、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问题与对策等议题开展研讨、达成共识,推动广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

  推进鲁班工坊建设。目前,广西已布局在越南、老挝、缅甸建设鲁班工坊。其中,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老挝鲁班工坊已正式运营,共派出4批次骨干教师赴老挝开展授课和师资培训,帮助老挝甘蒙省职业技术学院改造高标准实训场地。在2023年和2024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国际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鲁班工坊订单班学生王英荣获汽车智能化诊断技术赛项的国际组冠军,成为鲁班工坊育人成效的典型范例。

2024年8月18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专家(右二)在中国—越南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同安高科技学院分院为学生授课

  留学广西 近悦远来

  广西是我国最早招收、培养留学生的少数几个省(区、市)之一,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着力打造“留学广西”品牌,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水平。截至2025年5月底,广西在册来桂留学生近万人,其中东盟国家来桂留学生占比超60%。

  举办“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每年组织高校代表团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举办“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到广西学习深造。2004年至今,已在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举办29场教育展。2025年5月,广西组织区内近40所高校,赴柬埔寨、泰国访问并举办2025年“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现场参展人数超4000人次,各校现场登记在册有就读意愿的学生人数达300余人。

  扩增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设立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项目,有效吸引东盟国家优秀学子来桂留学,广西成为我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与教育部共同设立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项目,明确2025—2028年部区共同投入经费资助东盟国家学生来桂留学,进一步扩大“留学广西”覆盖面、辐射面。广西有关高校还设立了校级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主要用于招收东盟学生,吸引更多留学生来桂深造。 

  提升来华留学质量。广西认真贯彻落实《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不断优化生源结构,提高学历生比例,着力将广西建设成为东南亚和中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主要目的地。加强留学生品牌专业和课程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特色优势课程,强化留学生中国国情、法律法规教育。鼓励招收留学生的高校积极参与“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截至目前,共有7所学校通过认证。

  人文交流 水润花开

  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传统友谊历久弥坚,交流合作十分密切。教育作为重要民生,牵涉千家万户,是最具有民意基础的交流合作领域。广西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大力促进文化融通、民心相通,推动教育成为双边交流的活力元素、有效动能。

  办好孔子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4所高校分别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建立了8所孔子学院和7个孔子课堂。2024年以来,相关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有注册学员4万余人,开展文化活动150余场,参与人数7万余人次。其中,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获批成为《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在越南的唯一考点,设立新汉学计划越南雒鸿学者、青年学者教席,成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亚洲设立的首个教席。2025年第一季度,该孔子学院汉语考试报考人数达9941人,位居全球第一。

  深化民间交流。近年来,广西遴选8所中小学校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基地培育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东盟留学生文化节暨东盟留学生百名家长看广西”等交流活动,切实以人文交流、教育合作促进民心相通。今年8月,我们策划实施了中越青年师生交流红色研学营,来自越南河内市、胡志明市、顺化省、广宁省、海防市、谅山省、高平省等7个省(市)的62名越南青年师生(含高校师生、中学生)“重走先辈路,赓续中越情”。首次实施越南青年“Home-stay”(家庭寄宿)项目,15名越南高中生到桂林市卓然学校中学生家庭参加家庭生活体验活动,在“零距离”交流中增进理解、建立友谊,推动中越青年人文交流从“浅表互动”向“内涵深化”转变,培育知华友华的民间情感纽带。

  强化教育援外。广西11个教育援外项目获教育部批准资助,11所高校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缅甸纺织工业协会签订“校政合作”协议,推动服装制版师等4个中国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落地东盟国家,成为我国第一家“技能证书出海”职业院校。广西医科大学与柬埔寨卫生科学大学联合开展“丝路1+1”口腔医学教育援外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联合老挝地方政府及技术院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项目等,积极向外输出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助力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赋予广西的历史使命。“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是推动广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指引。站在新的起点上,广西教育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拓展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效度,积极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贡献力量。(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本文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提供)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