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来自北京、香港、澳门三地的150余名青年学生相聚北京语言大学,共同参加第28届“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开营仪式。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出席开营式并致欢迎辞,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向第28届交流营营长、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授营旗。
参加本届交流营的150名营员以长江龙、黄河狮、漠河豚、敦煌马、华山雕、泰山鹰、黄山凤、长城虎等祖国风景名胜加代表性动物的命名方式分为十个团队,在未来一周的时间里共同参与活动、促进思想的交融与智慧的碰撞,以“真诚、开放、包容、友爱”的态度拥抱彼此,共同成长。本届交流营以“科技筑梦•青春同行”为主题,以京港澳三地中学生为主体,访名校、探科技、品文化,帮助三地青年深入了解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亲身感受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伟大成就。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在欢迎辞中表示,三地青年的相聚,给北语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北语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港澳青年交流项目,致力于为三地青年搭建更多促进了解、增进友情的优质平台。他希望京港澳三地青年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近距离感受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以青春之我、创新之我,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书写精彩华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在致辞中指出,“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多年来已培养出许多内地与港澳的优秀人才。本届活动围绕科技元素展开体验,既能让三地青年学子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让来自不同环境、不同背景的同学们认识到即便各自成长轨迹各异,青年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却是相通的。舒刚波副主任对营员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怀揣真正的热爱,热爱国家、热爱港澳,热爱家乡北京;二是要在实践体验中汲取知识、收获成长;三是要保持真诚的交流交往,在彼此互动中加深理解、凝聚情谊。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在致辞中表示,本届交流营的启动离不开各界的支持,这对三地青年来说是一场青春之约,一段满载知识与友谊的旅程,必将会为青年朋友们埋下热爱科学和联结三地的种子。青年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她寄语青年朋友们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为祖国繁荣发展拼搏奋斗,书写属于新一代的精彩篇章。
交流营合办单位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交流营副营长苏祉祺在致辞中特别提出香港青年朋友身处祖国高速发展的和平时代,无疑是幸福且幸运的。爱国是香港青年的底色,这份认同感与归属感深植香港青年心中。能参与到这项历时久、影响广的活动中,是每一名香港营员值得骄傲的事。他希望同学们以饱满热情深入了解国家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锤炼本领,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让青春在与祖国同频共振中绽放光彩。
交流营合办单位澳门学联会员大会主席、交流营副营长阮舒淇深情谈到,很多澳门营员借此机会第一次深度探索北京这座城市,同学们对旅程早已充满期待。她表示,营员们不仅能在行程中感受中国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认识来自三地的朋友,还能通过精心安排的各类活动开拓视野,深度思考,正确认识历史,进一步增进家国情感。她期望澳门营员以交流营的所见所感为契机,锐意进取,为澳门和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创办于1994年,是由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指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内地与港澳交流重点项目。30多年来,交流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京港澳三地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进互通互融、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优质交流平台。截至2024年,“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活动共举办了27届,共有6600余名青年学生参加,其中2900余名为香港学生,近1000名为澳门学生,北京、南京、天津、云南、山西等内地省市大中学生2700余名。
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供稿/北京语言大学)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