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网讯 近日,三峡大学组织来华留学生开展了一场以“探寻长江文明密码,体验智慧县域新貌”为主题的“感知中国”研学活动。为期3天的行程中,留学生们走进三游洞、三峡大坝、G318拓展营地、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屈原故里、宜昌博物馆等研学基地,从自然风光、人文底蕴到科技发展,全方位触摸长江流域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沉醉自然风光,领略山河之美
长江之滨与西陵峡畔的自然馈赠,为来华留学生展开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
三游洞坐落在西陵峡口,2.6亿年的地质年轮在此刻下了嶙峋洞壁与奇特溶洞的壮美景观。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见证了漫长地质年代的演化;洞外则是西陵峡的雄奇峡谷风光,江水奔流不息,两岸山峦叠嶂。更令人称奇的是,白居易兄弟与元稹的“前三游”、苏洵父子的“后三游”等历代文豪,曾以崖为纸、以剑为笔,留下了众多摩崖题刻,这些题刻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形成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景致。大家在导师的引导下,手持打卡地图穿梭于亭台楼阁之间,将散落的自然与人文景点一一串联,在感受峡谷风貌的雄奇壮丽时,也体会到了千百年历史沉淀带来的双重震撼。
G318拓展营地研学旅行基地位于长江之滨、西陵峡畔的森林公园内,这里多为山地峡谷,重峦叠翠,沟壑深幽,奇石嶙峋,风景奇瑰。营地遵循“重生态、重绿色、重环保、重和谐”的建设理念,完美融入自然生态。来华留学生在此沉浸式感受峡谷风光,山间的绿植郁郁葱葱,各类奇石点缀其间,原生态的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天然氧吧,深刻体会到峡谷风光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徜徉人文长河,感受文化底蕴
从屈原精神到千年文脉,从民俗风情到城市记忆,人文之旅让来华留学生读懂长江流域的文化基因。
屈原故里作为国家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承载着屈原文化的深厚内涵。留学生们通过讲解了解了敬茶、叩首之礼,学习“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深刻感受中国人尊师重道的悠久传统。活动中,留学生们还亲手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在当地手艺人的指导下,折粽叶、填糯米、捆棉线,看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在手中成型,切实感受秨归“一个端午三个过”和“端午比年大”的浓郁民俗风情。随后,他们欣赏了历史舞台剧《礼魂》,剧中对屈原爱国情怀的艺术演绎,让大家对屈原文化与地方风情的交融碰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三游洞,来华留学生学习印章、拓片知识及拓片制作方法与技巧,从辨别石刻纹理到调制拓印墨汁,从铺展宣纸到用鬃刷轻敲定型,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仪式感。当亲手将千年文字拓印于纸上时,他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实现了“心灵对话”,深刻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宜昌博物馆集展示教育、收藏保护、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馆内通过“城变”主题展览,按照历史、现在和未来的逻辑线索,串联起宜昌从巴楚文化交融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留学生们在一件件文物与生动场景中驻足,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抗战时期的武器,从传统民居的复原模型到现代城市的规划沙盘,深入了解宜昌的民俗传统、抗战记忆与当代变迁,读懂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发展动力,深刻理解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聚焦科技发展,体验智慧力量
从大国重器到数字赋能,科技之旅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创新实力与发展动能。
三峡大坝作为全球瞩目的水利工程,其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设计、坝体泄洪系统的精密布局以及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无不彰显着中国水电科技的领先水平。留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坛子岭园区、185平台和截留纪念园:在坛子岭的观景台,他们俯瞰大坝全景,通过立体模型和图文展板,了解大坝如何抵御洪水冲击、如何将江水转化为清洁能源;站在与坝顶齐高的185平台,近距离观察坝体运作,听导师讲解坝体分缝、止水系统等专业知识;在截留纪念园,通过当年建设者使用过的机械装备和影像资料,感受大坝建设时的技术突破与艰辛历程,深入探究这一“大国重器”的运作原理。
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是宜昌首家数字科技型研学基地,也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更是宜昌“城市大脑”的所在地。在“蓝色大海的传说”主题活动中,来华留学生通过互动沙盘和科普视频,了解我国海洋基本信息、海洋国防现状和海洋战略,同时结合长江鱼类保护案例,了解水域生态保护与科技手段的结合方式;工作人员还重点介绍了宜昌海工产品的研发历程与技术优势,从深海探测设备到港口机械,这些产品在海洋开发与航运发展中的现实意义,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随后,他们走进“城市大脑”指挥中心,通过巨大的显示屏看到实时更新的城市数据:交通路口的车流量监测系统如何实现信号灯智能调控,让道路通行效率提升30%;环境监测传感器如何实时传回空气质量、水质数据,为生态保护提供精准依据,这些场景生动诠释了大数据如何赋能城市管理,来华留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智慧城市建设为民生保障带来的高效与便捷,以及科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
留学生感悟:一场多维立体的中国认知之旅
“在三峡大坝,我看到了人类如何用科技驯服江河;在三游洞,我触摸到了文字穿越千年的温度。”来自乍得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雄狮分享道,“最让我惊讶的是大数据中心,原来手机支付、交通顺畅背后,有这样一套精密的‘城市大脑’,中国的科技发展令人震撼。”
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赛福则对拓片制作记忆犹新:“当我亲手拓下古人的题刻时,感觉自己握住了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线。中国文化不仅古老,而且充满生命力。”
此次“感知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以多元视角展现了长江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让留学生们在行走中理解中国的自然禀赋、文化根脉与发展动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桥梁。(供稿/三峡大学)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