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网讯(通讯员 陈予桐 杨渃涵) 7月10日至20日,由苏州市科技局和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主办,中国留荷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全荷学联”)协助组织的2025海外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周在苏州举行。活动与“春晖创新训练营”深度融合,旨在帮助海外留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就业创业环境、探索发展路径,为其回国创新创业搭建政策解读、资源对接、实地实习的全流程平台,得到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苏州市委人才办、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苏州姑苏区侨联、芬兰中国学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来自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优秀本硕博学生组成的实习团全程参与。
2025“春晖之夜”暨首期春晖创新训练营开营
7月10日晚,2025“春晖之夜”暨训练营开营仪式在苏州举行,实习团受邀参与活动并观看开营仪式。活动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苏州市委人才办联合主办,现场吸引百余位海外青年人才,并面相全球同步直播。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大泉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正值“春晖计划”实施30周年,训练营的设立是为了更精准服务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构建全流程、全领域、全链条的人才服务体系。
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祁松表示,苏州将持续优化“1+8”人才政策体系,打造海外人才归国的首选地。
现场还举行了创业导师分享交流、导师聘任与平台推介,涵盖AI招聘系统、人才政策匹配平台等,为留学生落地发展提供全方位数字支持。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
7月11日上午,实习团成员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参加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开幕式。园区相关负责人向留学生代表介绍了面向国际人才的“引才育才”政策体系与全链条服务平台,强调园区始终致力于打造“最优生态”,支持海归人才创新创业。
随后,成员们参访青创港。作为园区重点孵化载体,青创港长期为青年创业者、尤其是留学归国人才提供从政策扶持到企业孵化、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园区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了“国际人才项目支持基金”“创业导师机制”等多项专属政策,为留学生描绘出一条清晰可行的落地路径。
接着,实习团来到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该研究院由牛津大学与苏州合作建设,聚焦未来科技、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研究。成员们在交流中深入了解了研究院的战略定位、人才引进机制和国际合作网络,不少同学对该研究院产生浓厚兴趣,也对苏州在全球科研地图中的影响力有了全新认识。
当日下午,实习团参加“赢在苏州 创赢未来”第十七届青年精英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现场正式宣布海外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周全面启动,为接下来的城市探索与岗位实践拉开序幕。
融合调研与文化体验深度结合
7月12日,实习团走进苏州市姑苏区,开展融合调研,与文化体验深度结合。成员们与姑苏区侨联、区委组织部及多位优秀海归人才座谈交流。
座谈中,全荷学联主席陈榆详细介绍了实习团情况和对此次实习周活动的期待。他表示,此次实习周活动是全荷学联在服务海外学子回国创新创业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帮助海外学子通过短期实习的方式,更全面直观了解国内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和需求,更好地完善提升求职技能,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姑苏区侨联主席李静和姑苏区委组织部处长钱成全面介绍了姑苏区的人才政策、“归雁计划”与创业资源平台,展现出对海外青年真诚而积极的态度。几位落户苏州的海归代表也现身说法,讲述从求学海外到归国就业创业的心路历程,鼓励实习团成员留学报国,积极向上,将所学所研和国家发展相结合。
当天,实习团漫步平江路,感受古城文化与现代城市的交汇之美;参观了苏州博物馆,沉浸式了解苏州文化、园林建筑与历史传承。在丝执空间,成员们现场聆听评弹演出、互动学唱、体验戏曲之韵。该空间由一位海归博士创办,既是文化交流平台,也是“新苏州人”的归属场域。交流茶歇期间,大家与多位落户人才展开自由对话,从生活到工作、从文化到心理,畅所欲言,现场气氛亲切活泼,文化之旅也成为心灵的一次深度链接。
7月13日起,实习团成员陆续走进苏州本地头部央国企、高新企业及研究院,开始为期一周的实践实习。实习岗位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
本次岗位实践不仅是观察中国发展脉络的“第一视角”,更是青年人才职业探索、能力提升与归属感建立的重要一环。成员们将通过实际参与项目,深入了解企业运作与岗位要求,体会苏州“有产业也有温度”的城市特质。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