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早春萌芽的悄然绽放,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建诤言、献良策、谋实招,共同探寻回应民众期盼的“最优解”。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祖国发展始终牵动着海外学子的心,虽身在异乡,但心系家国的情怀未曾改变。两会聚焦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留学学子身处世界各地,心怀家国责任,如何以己之才、行己之志,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答案,正蕴藏在两会的字里行间。唯有立足专业、勇于创新,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以才济世,以行报国,方能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教育是国之大计,人才是强国之本。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世界格局深刻演变,新兴科技迅猛发展,竞争加剧的背后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变局,海外学子该如何自处?是徘徊观望,还是勇毅前行;是躬耕学术,还是投身实践。归根结底,答案仍在自身。唯有不断突破认知边界,才能真正立足时代潮头。世界顶尖的实验室里,可能有你的身影;前沿科技的突破口处,也许正等待你的智慧点亮。无论是投身基础科研,还是推动产业变革,抑或是参与社会治理,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以更加主动、更加务实的姿态拥抱世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投资、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推进,到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落地;从深化自贸区、自贸港改革到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正在构建更广阔的国际合作网络,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然而,开放不仅是市场的融合,更是思想的交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需要更广泛的人才交流、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把握机遇?如何在开放共赢的框架下实现自身价值?对于留学人员而言,这是挑战,更是责任。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当全球供应链重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留学人才既有能力深耕前沿科技,又能将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土产业相结合,助力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桥梁。政策东风已至,机遇就在脚下,如何让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成为新时代青年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留学人才怀揣赤子之心,远赴重洋,在世界顶尖学府攻读深造;而今,他们带着先进技术、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投身祖国建设的洪流之中。他们,是“留学报国”的践行者,千千万万海归学者投身科研,建设国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有21人是海归学者;如今,每年有越来越多的留学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在科研攻关工作中大放异彩。他们,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者。他们奔赴实验室,攻关“卡脖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扎根产业一线,推动5G、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他们投身乡村振兴,把先进农业技术带回广袤田野,让智慧农业、绿色种植焕发勃勃生机。他们,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是国家崛起的动力。他们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国智造”,让北斗导航走向全球,让超算技术刷新世界纪录;他们以金融智慧推动“中国机遇”,让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让中国资本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他们以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学术舞台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话”。
回望百年,风云激荡,从救亡图存的启蒙求索,到改革开放的腾飞崛起,每一次时代的巨变,都镌刻着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今天,世界风起云涌,中国站上新的历史关口,科技突围、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加剧,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样壮阔。两会擘画的发展蓝图已然清晰,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创新的赛道愈发宽广,人才的舞台更加广阔。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行动者去书写。留学,不是漂泊,不是终点,时代的答卷,要靠每一个奋斗者书写。是躬耕学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投身实业,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世界之巅?是融通中外,让中国方案在全球化浪潮中赢得话语权,还是立足乡土,在城乡发展间架起知识的桥梁?时代不会给出唯一解,唯有投身其中,方能知晓答案。
归去来兮,中国广阔天地,正待书生执笔,落下浓墨重彩的一挥。(作者系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学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