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两会回响 | “海归人才”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等词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还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归人才凭借其全球化视野、科研技术积累与跨文化资源整合能力,正推动民营企业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跃迁,成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性应用,到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加速布局,海归群体与全球资源嫁接,助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瓶颈,推动民营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革命:海归人才的“破壁”与“立新”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建议,在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和实施过程中,通过设立“民营企业创新专项”或实施“民营企业优先支持计划”、推行“容错机制”等方式,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民营企业参与比例。这与海归人才的创新实践不谋而合。

  海归人才在民营企业中扮演着“技术破壁者”角色。留美博士屈志军回国创业,不仅建立了第一条NPT-IGBT芯片薄片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电器节能芯片的空白,而且让从事传统画材产业的凤凰画材集团成功跻身高科技领域,成立凤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海归人才既掌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又能精准对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既弥补了企业研发能力短板,又加速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落地。成为民营企业解决此类“卡脖子”问题的关键。

管理升级:国际经验与本土智慧的“化学反应”

  海归人才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管理模式的革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然,引入硅谷OKR目标管理体系,同时保留东方管理中的团队协作文化,使企业决策效率提升,员工流失率下降。这种“管理融合”模式,既规避了西方制度的刚性,又弥补了传统民营企业治理的粗放性,为民营企业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范本。

  药明康德是中国医药研发服务龙头企业,其创始人李革回国后,将国际先进的研发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药明康德,提出“跟随项目”的模式,通过建立开放式的服务平台,整合全球的科研资源,吸引全球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将研发项目带到药明康德进行合作开发,帮助创新药产业相关企业进行全链条整合,真正做到在中国服务世界。

双循环布局:全球资源整合的“战略连接点”

  海归人才在民营企业全球化布局中发挥着“战略连接点”作用。佛山家具企业借助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张薇团队,深入研究RCEP规则,重构东南亚供应链网络,使跨境物流成本下降25%。这一案例体现了海归人才对国际规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助力民营企业从“产品出海”向“价值链出海”跃升。

  两会期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被多次提及,而海归人才的跨境资源整合能力正是民营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此前,在上海两会上,曾先后赴荷兰、美国访学、进修的上海市政协委员柯勤飞建议,探索特色化妆品功效审批制,积极探索化妆品功效审批制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结合大健康发展需求,开发特色化妆品原材料和功效,开辟产业新赛道。此类实践表明,海归人才能够将国际标准、文化差异与本土品牌创新有机结合,推动“中国制造”向“世界质造”转型。

政策赋能:人才生态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近些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为海归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北京建设中关村国际人才服务功能区,提供政务办理、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等3方面32类“一站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试点跨境执业资格互认,降低人才流动壁垒。这激励着更多海归人才投身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呼吁构建“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建议,要构建长效机制,形成“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进一步提高对科创企业的包容度。应更好地界定和认证企业的科创属性,对其上市给予更多包容,支持其通过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设置6至12个月的失业缓冲期,试点“AI失业保障专项保险”。这些制度设计,既缓解了海归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也为民营企业长期创新投入注入信心。

  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的深度融合,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国家发展需要与市场力量的同频共振。从两会热议的“新质生产力”到建设“人才高地”,从技术破壁到全球布局,海归群体正以创新实践书写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与人才生态的不断完善,这一群体必将催生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作者系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