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南国红豆,粤音共鸣
中山大学举办粤剧文化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 近日,在中山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学校2022级汉语言专业国际生前往粤剧艺术博物馆和八和会馆,开展了以“南国红豆,粤音共鸣”为主题的粤剧文化研学活动。

  粤剧作为岭南文化之璀璨瑰宝,艺术魅力非凡,文化内涵深厚,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经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继昆曲之后“申遗”成功的第二个中国戏曲剧种。

  为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广府民俗的深入了解,此次文化考察活动选取“粤剧”作为文化关键词,设有“粤韵今风・寻宝之旅”“得闲饮茶・品味广府”“身临其境・粤戏学演”“传承匠心・手工体验”“功夫到家・知识竞答”五个环节,其间穿插打卡名胜、学唱粤剧、手绘脸谱等趣味活动。

粤韵今风・寻宝之旅

  上午,研学团队首站抵达粤剧艺术博物馆。讲解员生动地介绍了粤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和名家名作,还结合粤剧艺术博物馆呈现的岭南建筑特色,讲述了砖雕、木雕、陶塑、灰塑等演绎的粤剧经典故事。大家一边认真聆听,一边欣赏精美的粤剧服饰、道具、舞台布景等,通过红船传说,更加了解粤剧历史。

  参观完展览,研学团队在广福戏台现场观看了专业粤剧演员的表演。演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精美绝伦的戏服,每一个转身、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独特的韵味。他们的唱腔时而高亢激昂,时而细腻柔情,让人仿佛能听到角色内心的声音。大家在粤剧表演中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

  接着,研学团队前往粤剧艺人行会之地——八和会馆,感悟粤剧人“八方和合,和衷共济”的精神。粤剧艺人在极端艰难的困境中创建八和会馆,团结一致,坚强不屈,矢志不渝地推动粤剧艺术复兴。大家在八和会馆感受到了粤剧艺术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精神。

  留学生们还在研学过程中完成了粤剧宝藏合影打卡任务,加深了对粤剧古文物和标志建筑的了解,在文化体验中收获了知识,感受了广府民俗风情。

得闲饮茶・品味广府

  离开八和会馆,出门就见到了有着 “广州最美老街” 之称的恩宁路。街上骑楼林立,西方与岭南建筑风格有机融合,上楼下廊特色尽显,浓郁市井气息扑面而来。阳光在“满洲窗”上反射出七彩光芒,踏在麻石路上,偶尔传来两三声粤曲,众人仿佛瞬间穿越回老西关,体验着“老广州”的文化沉淀。

  伴随古老悠扬的粤剧唱腔,研学团队开启广州美食宝盒,步入西关路上的粤式茶楼,感受“舌尖上的粤文化”,品尝粤式茶点,感受老广“粥粉面饭,美点辉映,三五知己,闲谈慢品”的悠然自得。

身临其境・粤戏学演

  下午,研学团队返回学校体验粤剧演唱。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梁家欣自幼师从粤剧名师红线女的弟子学习粤剧演唱。她现场表演了经典粤剧《昭君出塞》选段,优美的唱腔、专业的动作、细腻的情感表达,引得留学生们连连赞叹。随后,同学们在她的带领下,学唱红线女的代表作《荔枝颂》,学习基本的粤剧表演动作。大家兴致勃勃,分组上台表演,模仿声姿,体验学唱粤戏的雅致趣味。

传承匠心・手工体验

  活动期间,大家还依照包拯、项羽、钟无艳等经典粤剧角色形象,现场绘制粤剧脸谱,自制粤剧头饰,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粤剧服饰文化及脸谱颜色和图案所代表的不同角色性格和文化内涵。大家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心灵手巧,绘制了惟妙惟肖、精美可爱的粤剧脸谱和头饰。

功夫到家,知识竞答

  活动最后,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与粤剧研学相关的知识竞赛。竞答内容涵盖粤剧历史、表演形式、著名演员等方面。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回答,现场气氛热烈。赛后,根据各组的表现,同学们分别获得了奖状和精美的粤剧文创奖品。

  粤剧作为岭南地区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无尽的精神财富。留学生们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学习粤剧表演、手绘粤剧脸谱、制作粤剧头饰,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力地拓宽了留学生的认知视野,全面地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价值与内涵的感悟。(供稿/中山大学,摄影/中山大学中文系赵玥、伍蕴晴、徐秀丽、徐菁、刘希)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