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扎实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大国的国运,也是大国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文化繁荣的强大驱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前进方向和根本任务,锚定了教育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战略定位和责任担当,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的价值内涵和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引领和实践路径。

  一、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重要旗帜,加强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也是应有之义。来华留学教育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的来华留学生回信,希望来华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回信精神,充分阐释了来华留学教育在教育事业国际接轨、我国科技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国家外交事业中的重要性。

  二、党的领导是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

  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始终要坚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实施正确的决策,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复杂环境中稳步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

  三、促进来华留学生的心理认同是推动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

  为解决世界发展之困、共筑人类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伟大构想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并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在这一伟大倡议实践过程中,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的心理认同,包括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是世界各国人民深度接纳这一伟大倡议的精神准备,是充分实践这一倡议的心理基石。

  来华留学生具有特殊的国际传播地位,是中国形象构建、中国价值传播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引领着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认知了解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有近50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来华留学生数量多、地位重,培养、厚植来华留学生对我国的心理认同,有利于增进世界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

  四、以教育强国的高度和视野精准把握和提升来华留学生认同路径

  在来华留学生心理认同的诸多关联要素中,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是价值基础。为了测量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程度,我们针对来华留学生发放了的一份问卷,共收回2058份有效问卷,这些学生来自135个国家。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认同水平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其中在“中国文化有吸引力”“中国文化有价值”“中国文化有创造力”“中国文化爱好和平”等4个题项上超过了平均分(平均分为85分,按满分为100分折算),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综合来看,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抱有积极正面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精准把握和提升来华留学生对于我国的心理认同,将不断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也必将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提供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是庞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各类风险挑战,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工作定力、工作信心,在战略部署、风险防范、统筹谋划上加大各层级系统的协作力度,在凝聚共识、组织领导、资源供给等关键环节上加大全局工作的保障力度,在规划安排、制度完善、策略制定等细节上加大具体实践的操作力度,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胡善贵系宁波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夏俊锁系浙江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副研究员。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22LLXC05Z]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1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BBA19001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106-113.

  [2]黄慧.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研究[J].教育评论,2017(12),40-43.

  [3]李晓光.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3),

  100-104.

  [4]关世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初探[J].对外传播,2015(1),45-48.

  [5]詹小美,王仕民.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政治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3(9),27-39.

  [6]赵宏,张晶.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45-147.

  [7]胡善贵,洪成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逻辑理路[J].中国高等教育,2021(5):59-61.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