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世界读书日 | 马德里的图书馆:爱上一座城,从欣赏她的图书馆开始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从赶论文到查资料,学校里的图书馆是留学的你最常去的地方之一。跳出学业,单纯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一座城市的图书馆或许也是留学的你最想去探究的地方之一。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在这一天特别策划推出专题,用一组留学人员撰写的自己与图书馆的故事,传递阅读带给人的快乐,让你从一间图书馆开始,认识一座城。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间图书馆与你有“缘”,也祝福你一生能与图书馆结“缘”。


  马德里作为西班牙的艺术文化中心,拥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展览展示中心,图书馆自然也不在少数。虽然没有巴塞罗那的图书馆那般普遍拥有造型奇特、极富现代美学和设计感的建筑外观,马德里的图书馆更胜在分布广泛,遍布市区的200余家大小图书馆、阅览室一定能满足你阅读、学习的需要。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外景

  西班牙人喜爱读书,更有阅读的传统。2月份出版的西班牙《世界报》发表文章称,根据西班牙出版商协会联合会与西班牙教育、文化与体育部共同编制的《2021年西班牙人读书和购书习惯》统计数据显示,64.4%的西班牙人在2021年中将读书作为一种休闲方式,52.7%的人至少每周都会读书。在马德里的地铁里、公交车上,乘客中读书的人往往多于玩手机的人。甚至为了方便没带书的爱书族,马德里地铁还特意在每节车厢制作张贴推荐书籍、诗歌的海报及可以免费阅读书籍的二维码,以飨乘客。在一些较大的换乘站,马德里地铁还联合市政图书馆建立起地铁图书借阅处,不仅一卡通借,部分站点还支持异地还取,甚是方便。

爱阅读的西班牙人

  马德里的图书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专门的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市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另一类则是附属于政府各部门、科研机构、基金会、博物馆,甚至是私人小型收藏室的图书馆。平时和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一样,我一般常去本校的图书馆学习。全世界的大学图书馆应该都大同小异吧,永远充满浓浓的青春气息,永远有一群赶due的追梦人。随着课业的减少,我更加钟情于马德里几乎随处可见的市立社区图书馆(我的住所门口就有一间)。虽然可能面积不大,建筑风格也非精美豪华,甚至就像个报刊阅览室一样的普普通通,但在马德里的每个区差不多都能找到。从1876年马德里市政议会批准建设马德里市立图书馆至今,马德里21个区分布着35家以上的市立社区图书馆,且这个系统化、网格化、便民化市立图书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着。

马德里随处可见的市立社区图书馆

  清晨,在家吃完早餐,路过楼下的街心花园,转个弯就能到我所在社区的图书馆。看门大爷熟络地和我打着招呼,告诉我已经把自习室的空调调到了合适的温度。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感觉非常舒服。因为来社区图书馆的年轻人并不多,我又是其中更加罕见的外国人,大爷很喜欢和我聊天,好了解了解中国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我也能获悉普通西班牙民众对中国的看法,甚是有趣。由于来得多了,中午午休时间我甚至不必把个人物品拿走,因为等所有人离开后,大爷都会好意地把阅览室的门帮我锁上,然后笑笑眨眨眼和我说:“¡Hasta pronto!”(一会儿见!) 良好的社区关系不仅让你能随时感受到西班牙人的热情,就连笔下的文字都仿佛有了温暖的力量。

作者住所门口的市立社区图书馆

  出于查阅资料等的需要,我有时也会前往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说到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这真是一个让我既爱又恨的地方。西班牙国家图书馆不仅是国家级图书馆,更兼具国家档案馆的功能,很多史料、档案原件、甚至珍贵影像资料和画作都被保存于此,因此这里的安保规定也更加森严。

西班牙国立图书馆内景

  想要进入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必须先办理这里的读者卡,不像大部分的马德里市立社区图书馆无需办卡即可随便进出。在肃穆的大门后还有安检措施,作为国家机构,这里对于进出人员和其携带物品的审查是非常严格的。进入主大厅后可见存包处,这并不是一个贴心的服务,而是必要的过程。根据规定,进入阅览区,读者最多只可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本书,以及一个不超过正8开的笔记本,且必须放到一个指定的透明袋子里。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指定的透明塑料袋

  但作为始建于1711年并延续其功能至今的国家级图书馆,繁杂的手续和严格的规定,在其浩如烟海的馆藏面前就变得不值一提了。由于我的研究领域同拉美地区有着密切联系,时不时需要打申请借阅西班牙对当地实行殖民统治时期的相关史料原件。在塞万提斯室(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其中的一个资料阅览室,以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的名字命名)翻阅着17、18世纪的文件信函,仿佛一瞬间穿越数百年的历史,回到了大航海时代。特别是有一次在翻阅史料时,偶然发现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不少中国古籍,喜好古籍善本的我忍不住壮着胆子打了申请,希望可以一览真容。经过几轮审批,我不仅看到了中国被译介到西方的第一书——1595年西班牙传教士高母羡献给当时还是王子的费利佩三世的《明心宝鉴》译本原件,还有众多介绍来自“神秘东方”的动植物图集。那种神奇的感觉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西班牙国立图书馆里的阅览室和各种珍贵藏品

  相较之下,我对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印象更好的部分是其附属的博物馆。该博物馆经常围绕一些主题将西班牙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策划成一些小而精的临展,供读者和感兴趣的人们前来参观。近期的一个名为“考拉克(Kâulak):摄影师、画家和作家”的临展让我对19、20世纪的西班牙有了更深的认识,还间接启发了我论文写作的灵感,可为收获颇丰。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附属的博物馆外景

  相比专门的图书馆,我更喜欢马德里的那些附属于某个机构的图书馆、阅览室。西班牙人热爱阅读已成为一种习惯,为满足民众的读书需求,这些机构的附属图书馆、阅览室大部分也是向公众开放的。他们在自己领域的专业性是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无法比拟的。虽然多数专业机构附属的图书馆、阅览室需要获得能够证明自己是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材料才被许可入内,但很多都馆藏丰富、建筑美观,值得一去。诸如我经常去的西班牙宪法法院附属图书馆,关于法学专业的档案和一手卷宗均聚于此地,着实是法学学子学习的绝佳场所。如果运气好,有时甚至还会偶遇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未可知。又如参议院的附属图书馆,仅其16世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本身,就甚是赏心悦目。高耸的书柜、暖黄的灯光、古朴的回廊,足以让一个哈利波特迷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书中描绘的魔法世界。其间收录的30多万卷法律和政治性文件,见证了西班牙法制化、民主化的进程,也让研究人员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通过不断抽丝剥茧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学术道路上的引路明星。还有像隶属于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的圣费尔南多虔诚学校图书馆,由18世纪的废弃教堂改建而成,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让其成为了马德里“最美图书馆”之一。还有索菲亚国家艺术中心附属图书馆、塞万提斯学院总部附属图书馆、皇家医学院附属图书馆,等等。在这些图书馆的“加持”下,历史悠久、充满艺术气息的马德里更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我在游走于不同图书馆的过程中,也更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爱。(作者系西班牙卡米亚斯主教大学法学博士。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