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特殊的2020 特别的爱
浙江海洋大学来华留学生:带着感动与感谢,勇敢地迈向2021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节奏。疫情之下,选择留在中国的来华留学生,虽远离家人,难免一时的思乡与寂寞,但来自中国政府、浙江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浙海大”)的关心与帮助,以及中国朋友的温暖,让他们感觉自己从未被看作“外人”。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温度”“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力量”。在2020年末,回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他们有太多的感动,并将带着这份爱和希望,勇敢地迈向2021。

坦桑尼亚籍留学生海格: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才更美丽

浙1.jpg

  海格(左)参加“打卡·中国”活动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 /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我要谢谢你/因为有你/爱常在心底/谢谢你/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每当听到这首歌,海格都会热泪盈眶,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浮现。

  “‘老师,您家里还有小朋友,您休息吧……’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接近凌晨两点,国际处的老师还在和我们沟通‘心系疫情’模块的注册问题。”海格回忆,自疫情暴发以来,浙海大领导、国际处的老师、学校后勤、校医、宿管阿姨等,就一直和来华留学生们一起并肩作战。学校食堂的沈军老师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宿舍门口,帮留在校园里的同学们采购物资,并按清单逐一分类。“我们汉语说得还不是很流利,有时候汉字写得也不太规范,这个应该给他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难度。但是沈老师性格很好,对我们很温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说到这里,海格的眼角有些湿润。海格说,他还要特别感谢伦纳德:“作为国际学生会主席的伦纳德,勇敢地把责任抗在了自己肩上。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他会按时把同学们测量的体温数据反馈给国际处的老师,在微信群和同学们分享抗疫防护措施。他还发起了‘爱在宿舍,健身抗疫’活动,鼓励同学们在宿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他还和其他留学生一起通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中国人民加油鼓劲!”

浙2.jpg

  海格(右)参加来华留学生迎新晚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海格特别喜欢的一句诗。海格说,汉语老师教他们朗诵这首诗,当时他的汉语水平还不能够完全理解诗中的含义,现在他终于读懂了。“我看到了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的担当和效率,看到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看到了逆行者的勇敢无畏,看到了普通民众的众志成城。”海格说他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以回馈学校和老师对他的爱和帮助,作为浙海大国际学生会新任主席的他,唯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孟加拉国籍留学生拉吉部·哈桑:爱在“浙”里,我为中国点赞

  “中国是一个迷人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这段漫长的时间历史之旅,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交流和碰撞,但就像新恒星的诞生,激烈后归于平静,各种元素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明亮而美丽的实体,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在时间的孕育下相互融合,和谐共处。”这就是孟加拉国籍留学生拉吉部·哈桑眼中的中国,古老而神秘,却又走在现代化的前列。“身处中国这片福地,探索其丰富多彩的壮丽景观,品尝各具特色的美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走近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你会被他们的善良深深打动,而这一切注定会储藏在一个人的记忆细胞中,让人终生留恋。”拉吉部·哈桑认为自己是幸运儿之一,因为他有机会在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家待了5年多,选择在这里接受高等教育,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浙3.jpg

  拉吉部·哈桑(右)在向《浙江日报记者介绍浙海大食堂为全校学生准备的美食

  在来中国的飞机上,拉吉部·哈桑遇到了一个英文名叫Charles的中国小伙,两个小时后他们就成了朋友。Charles的善良和坦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要来机场接拉吉部·哈桑的人没到,他一下子不知所措,这时候Charles帮他找了一辆出租车,并把他送到了学校,还帮他付了100多元打车费。尽管他想尽一切办法要把钱还给Charles,但都被对方拒绝了,Charles还告诉他:“你是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客人遇到困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挺身而出帮助你的。”这让拉吉部·哈桑既万分感动又很惊讶,更让他此前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彻底颠覆。从那时起,拉吉部·哈桑就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汉语和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提倡的很多价值观,如和谐、和平、注重修身和养性,既有悠久历史传承,又能与现代社会完美结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这些文化的滋养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慷慨热情的人,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刚到中国的最初几个月,拉吉部·哈桑遇到了很多问题。幸运的是,他的中国同学和朋友不断地鼓励和安慰他,教他“慢慢来”“没问题”和“谢谢”。这三个词帮助他迅速调整心态,很快融入了新生活。“对我们来说,见证一个大国的崛起,就像天文学家一生中能有机会见证一颗恒星诞生一样幸运。”拉吉部·哈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2019年年末,他和朋友们聚在一个小酒吧里,一起迎接2020年。“我和我的中国朋友分享了喜悦和遗憾的时刻,但当我们谈到2020年的愿景时,大家语气中的乐观情绪非常明显。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近几年里经济持续增长,越来越多人摆脱绝对贫困,大家的生活水平每年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于看到新事物和迎接更好的日子。”2020年1月1日0点钟声敲响,拉吉部·哈桑和朋友们一起举杯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然而2020是极不平静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续蔓延改变了太多的事情。“当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为确保公共安全而采取的防疫措施出现误解甚至是批评时,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为拯救生命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借助科技手段遏制病毒蔓延。中国还以创纪录的速度对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有助于专家们更深入了解从而找到对策。”这是拉吉部·哈桑对中国之所以能取得抗疫的重大胜利的理解。“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得到了回报,现在一切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开始热闹了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并没有放松警惕,几乎所有地方都有消毒液供公众使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仍然必须佩戴口罩,公共场所聚集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这次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公平地说,中国在抗疫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全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抗疫取得卓越成效,显示了中国领导人的非凡智慧,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反映出了中国治理体系的强大应变能力。”

  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拉吉部·哈桑重新开始申请在中国读研究生。他申请了两所大学,一所是宁波大学,另一所是浙海大。很幸运,两所大学都向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而他最终选择了浙海大。“第一次来舟山就爱上了舟山。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习习,你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也可以看到停泊在码头上的一排排渔船。”拉吉部·哈桑说在舟山学习的这学期,他发现自己不再是所谓的“老外”,不再是“外人”。

浙5.jpg

  拉吉部·哈桑在浙海大校园里

  “我真的很享受在这里的时光,我要特别感谢国际处的老师们,他们为我适应新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还安排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活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了解到我有过创业经历,还邀请我作为助手参与一些项目,再次点燃了我创新创业的梦想。正是国际处老师们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留在中国舟山创业的决心,为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友谊增砖添瓦。”

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戴安娜:故乡在远方,我的“中国梦”正浓

  “随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落幕,全世界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中国,我们相信宏阔壮美的发展蓝图,将照亮中国的未来,也让我们思考,今后的‘中国故事’将如何书写,‘中国梦’又将如何进一步诠释,外国人又将如何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戴安娜说虽然她现在还无法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但将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声音为“中国梦”打call。

浙6.jpg

  戴安娜(右)在学校演播室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19年9月,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戴安娜作为交换生到浙海大学习,开启了她的中国留学之旅。“学校的环境优美,老师的授课方式很有趣。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了解我们学习汉语时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个性化的问题,老师也会单独给我们讲解,非常耐心。”戴安娜说。尽管戴安娜非常喜欢在浙海大上课,但按照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与浙海大两校间的合作协议,戴安娜应该在2020年暑假结束学业回国,不过由于疫情原因,如今她仍然留在浙海大。“因为疫情,我的母校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与浙海大调整了我们的学习计划和方案,本应该在俄罗斯学习的课程,现在由浙海大的老师给我们讲授。感谢学校为我们开‘绿灯’,我们一定会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浙7.jpg

  戴安娜(左)在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了解中国历史

  戴安娜知道,要学好汉语就要不断实践,积极融入中国社会,因此她非常珍惜每一次实习机会。“在舟山的创城志愿活动中,我们和交警一起指挥交通,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的交通法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锻炼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走进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观看鸦片战争纪录片,通过采访工作人员,感知英雄们的家国情怀。”戴安娜一边回忆,一边讲述着。她说,在众多活动中,走访蚂蚁岛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次很好的体验,让我深入了解了当地人艰苦创业的故事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希望更多的人能到这里来,感受蚂蚁岛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讲给更多的人听。”戴安娜还把在蚂蚁岛的所见所感告诉给远在哈萨克斯坦的家人,并传去了自己拍的照片,让他们一起感受这种力量。作为在浙江学习和生活的来华留学生,戴安娜深受浙江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对于“浙江精神”,她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一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戴安娜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向更多人讲述她眼中的“浙江精神”。

  在浙江舟山学习的每一天,戴安娜都有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她仍以交换生的身份在浙江海洋大学学习,并希望有一天可以在这里攻读硕士学位。

浙4.jpg

美丽的浙海大校园风光

  海格、拉吉部·哈桑和戴安娜的故事是浙海大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的缩影。近年来,浙海大的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每年迎接近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走进美丽校园,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他们将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的视角将是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他们的声音也能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各国青年来到中国学习、生活,了解中国国情,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再将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感带回祖国、传向世界,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支重要力量。未来,浙海大特别是国际海洋教育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开设“中国文化探索”系列课程,让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留心、留情,助力他们在知华的基础上友华、爱华,让友好合作的旋律沿着“一带一路”唱响世界。(作者王晋宝系浙海大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国际海洋教育学院院长,兼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院长;刘超杰系浙海大国际交流合作处外事秘书、比萨海洋研究生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副主任。海格[坦桑尼亚]、拉吉部·哈桑[孟加拉国]、戴安娜[萨克斯坦]对本文亦有贡献 供稿/浙海大国际合作交流处)

责任编辑:惠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