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假伊始,浙江海洋大学国际海洋教育学院开展来华留学生“融情舟山·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社会实践课程。院长王晋宝、副院长钟伟良担任任课老师,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教师刘超杰担任带队老师。俄罗斯籍留学生SERGEI LYGIN(中文名梁小飞)、坦桑尼亚籍留学生LAUDEN HAGAI NSOBI(中文名海格)担任助教,与来自15个不同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一同开展实地调研。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的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舟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而实践团队此行便是为了更好地融情舟山,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参观鸦片战争遗址公园
社会实践的第一课,王晋宝教授带领留学生们走进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也称竹山公园,是一所集纪念和休憩为一体的公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园里的游客比往常少了很多,但这并没有影响留学生们的参观热情,钟灵毓秀的山川风光让同学们沉浸其中。
不一会儿,同学们便开始询问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的来历。
王晋宝教授向大家讲解道,公元1840年7月5日,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炮轰定海城。5800名将士,与入侵英军浴血奋战六昼夜,全部壮烈牺牲。此役为中国近代史上抗击英军入侵的重要一仗,鸦片战争遗址公园正是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而建立。听了王晋宝教授的讲解,同学们陷入了沉思。随后的小组讨论中,留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了三年的俄罗斯籍留学生梁小飞说:“中华民族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来自马拉维的留学生乔安说道:“心与心相通,世界本是一家,世界互联互通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烈。”
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高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
担任交通维护志愿者
社会实践的第二课,王晋宝教授带领同学们在新城临长路与金岛路路口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与劝导工作。志愿活动开始之前,舟山新城交警大队民警楼泽宇用英语为留学生们上了一堂电动自行车安全教育课和交通安全法规课。在确保每位同学熟练掌握交通安全法规后,大家便上岗了。
“对不起,请您戴好安全帽”“对不起,这是红灯,请您耐心等待”“对不起,电动自行车限载1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烈日下,身穿红色志愿服的留学生们用熟练的中文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对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志愿活动从下午四点半持续到六点半,留学生们一个个都汗流浃背,可是脸上却依旧挂着热情的笑容。
“在舟山学习的每一天都拥有无比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高兴能够为这个城市贡献微薄的力量”,说这些话的时候,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戴安娜脸上洋溢着微笑。戴安娜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内心激动之前难以言表,她表示将学习到的交通规则运用到这次的志愿实践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聆听文化专题报告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尤其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为了让国际学生更加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学院特邀请校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严小军研究员为来华留学生们带来了题为“中国文字的来源和道德秩序的生活”的主题报告。
严小军以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切入点,告知留学生要通过汉字的造型去探寻汉字发展背后的故事。他进一步讲道,汉字是农耕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只有了解汉字,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华文化。而每一种字体的诞生,都与中国历史休戚相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其精髓可以归结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严小军进一步讲道,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既对立又统一,和而不同,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更加密切。正如莱切尔·卡森所说,世界上所有的海水都是一个整体,不管他来自太平洋,还是大西洋,还是印度洋,海上的潮流总是会将所有的海水连成一个整体。
专题报告结束后,留学生们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来自巴基斯坦的阿里同学动情地说道:“巴铁是中巴友谊的代名词,这也是印在我内心深处的烙印。转眼间在中国学习将近4年了,这4年感受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即将结束在中国的留学生涯,我将竭尽全力为中巴友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坦桑尼亚籍留学生海格说:“中国汉字人字只有一撇一捺, 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扶持。同样,在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也需要合作与扶持共同抵抗未来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融情舟山·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只是国际海洋教育学院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缩影,学院通过开展“一带一路”上的风景线(摄影比赛)、中国-我远方的家(征文比赛)、阿拉是老外—阿拉爱舟山(厨艺大赛)等活动,希望让来华留学生更好认识中国、感知中国,进而爱上中国。(供稿/浙江海洋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