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疫情下的教育外交官
组织抗疫暖心活动,为留英学子撑起保护伞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了我的家乡——武汉。病毒来势是如此凶猛,看着每天上涨的确诊人数、死亡人数,远在万里之外的我似乎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不断地买口罩往国内寄,嘱咐家人千万别出门。

  转眼到了3月,我心尖儿上的武汉还没有解封,英国的疫情却一天天告急。确诊人数的攀升,“群体免疫”政策,“封城”的举措,公园里仍不以为然的当地人,还有国内家长们的担心牵挂,都加重了在英中国留学人员群体的恐慌和焦虑。

  在驻英使馆工作的我们,一方面牵挂着国内亲朋好友的平安健康,另一方面要带领目前仍然在英的留学人员守望相助,积极抗疫。在使馆发放“健康包”、为确有困难的留学人员联系包机回国,以及搭建“山东精准支持留英学子抗疫辅导计划”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留英学子线上援助平台’”,为留学人员保驾护航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和家长们缓解紧张情绪,冷静面对、积极抗击疫情。

  想来,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二:一是家长们对英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觉得英政府消极抗疫,认为孩子们会不会出不了门,吃不上饭,无法妥善做好防护,安排好在英的学习生活。二是同学们自我隔离在家,缺少人际交往,确实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恐慌、焦虑等情绪,如若不好好引导,消极情绪蔓延,很可能影响到整个留学人员群体。

  大家常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在疫情蔓延无法外出的当下,为了让孩子们的心灵充盈,有事做、有期待,帮助他们规划好隔离期间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关怀,使馆的关心和家人的关爱,我们发起了“云端”的“好好吃饭”比赛和“一封家书”活动。

  “好好吃饭”比赛,顾名思义,就是鼓励留学人员均衡膳食,注意健康,照顾好自己。由于英国超市的限购令和当前外出的不便,我们并不要求同学们必须自己做菜,即使是点的外卖也可以参赛。从英国lockdown(封城)第一周开始的这个比赛,每周一次,到本周就是第10场了。从最初的自由发挥,到后来的命题作业,比赛难度的上升并没有挡住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我们惊喜地发现,许多留学人员也非常有大厨的天分,从口水鸡到锅包肉,从红烧肉到糖醋排骨,从葱油拌面到油条,还有红烧牛尾、脆皮五花、盐酥鸡、豆角肉末、麻婆豆腐……同学们照顾好自己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英拼.jpg

  在微信群里,我们嘱咐大家做好防护,告诉他们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找到我们,而每周一次的“云端”美食大会,也仿佛在默默地提醒孩子们“要记得好好吃饭哦”。从第三场比赛开始,我们将评审范围扩大到了微信朋友圈,获得了广泛关注。于是乎,每周六晚公布比赛作品的时候,群内群外一片欢欣。大众评审们虽然只能看图投票,但好像也能闻到照片里透出的食物香气,总要热闹评论一番。大家分享美食、分享菜谱,也分享快乐与泰然。

  5月10日是母亲节,我们鼓励留守英国的学子们做一道温暖的菜,表达对家人的爱意。同学们不仅积极反馈了自己精心烹制的菜肴,还讲述了美食背后一个个饱含亲情温馨感人的故事。我们为每一道菜都配上了一段文字,有同学选择这道菜的理由,也有他们想说的话。有同学说,自己从小常吃的姥姥和妈妈做的红烧排骨,现在自己也会做了。有同学为爱吃芝士蛋糕的妈妈精心制作了小蛋糕。还有同学忙于论文和考试,来不及做菜,就拔了一颗自己种出来的小萝卜,上面还带着土,说:“妈,你看,我都会种萝卜了!”

  有同学说,每周一次的比赛,制作美食和品尝美食的快乐,常常让他们忘记了目前还处在疫情期间。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最开始只能当观众和评审,到后来自己也学会了包饺子、做刀削面、烤蛋糕……而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英国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自然也就宽心了许多。

  顾好了孩子们的嘴,我们还要稳住他们的心。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疫情期间,各种信息、传闻满天飞,也不乏一些自媒体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读者。特殊时期,家长们出于对孩子安危的担忧,容易失去判断力,轻信谣言。因此,我们一方面在网站上搭建起“新冠防疫专栏”,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针对虚假传闻进行辟谣,传递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在留学人员群体和他们的家人中发起了“一封家书”的活动,希望通过书信往来,让家人们了解学子们在英的真实情况,也让学子们理解父母亲人的担忧与牵挂,相互鼓励、彼此温暖。

  活动甫一推出,就获得了热情响应。很快,我们就收到了多封家书,有的是父母写给子女的,嘱咐他们安排好学习,安顿好生活,告诉他们家是永远的后盾与港湾。有的是子女写给父母的,述说疫情之后心情的起伏变化,却也坚定地告诉父母,自己决定去做“健康包”发放志愿者,既然选择了留在英国,那就让自己的停留更有意义。有的是丈夫写给妻子的,述说着两人相伴21年的深情,和疫情之下的思念与惦记,妻子在回信中说,“我是孔子学院30多名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大家长。疫情不散,我绝不会离开集体!”

  这些家书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留英学子。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情绪渐渐稳定,开始慢慢恢复以往正常的学习状态,认真撰写论文,参加考试,好好地完成学业。或许他们依然会有许多遗憾,比如毕业典礼取消了,毕业照没法拍了,甚至都不能好好看一眼培养自己的学校。但留守海外抗疫的这段特殊经历,也教会他们坚强、勇敢、冷静与自律,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而我们,也会一直在此守护他们……  (供稿/驻英使馆教育处      作者系驻英使馆教育处二秘)


责任编辑:惠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