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办学 > 经验讲坛 > 正文
上纽大:探索全球化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2018年增刊第2期)

  2006年,我第一次到访美国纽约大学,纽约大学时任校长的一番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不应建立在单一文化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从不同文化视角去看同一个问题,了解不同的观点,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4年里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交流、合作,这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上海纽约大学旨在成为一所世界级、多元文化交融、文理工学科兼有的研究型大学,探索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教育体制的合作模式,助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和发展模式,从而影响基础教育的变革,改变社会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认知。所以,我们的关键词是“探索”“改革”“创新”。

  首先,选拔优秀且适合的学生。学业优秀的学生未必都适合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如果选拔学生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人生志向、发展意愿、价值取向,以及其他能力和素养是否适合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那么学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特色也能体现出来。这是我们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尺,也是我们做的第一项探索。上海纽约大学在选拔中国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学生高中学业成绩中体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会通过24小时的校园日活动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当然,中国学生也必须参加高考,达到一定的要求,但不是根据考分的高低来录取。

  其二,课堂教学、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因此要让世界成为学习的大课堂。学校积极探索以创新和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原著,鼓励学生在比较、思辨、讨论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学会倾听别人不同的意见。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社团、选择实践活动,并可以有两个学期选择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遍布五大洲的其他13个校园和教学点学习,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参与不同的研究实践。为了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学校在学生寝室安排、学生会和社团组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科研项目申请等各方面都要求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融合,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但创新素养是可以培养的。上海纽约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着眼点,一是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三是鼓励学生实践、探索、试错,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概念和学习的意义;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质疑和挑战已有的知识,根据时代特征和文化环境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情境,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五是提升人文素养,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人类思想史和发展史,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六是跨学科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能够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七是数字技术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其三,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加强课程或第二专业课程。核心课程包括五个板块:社会与文化基础、科学基础、写作、数学和算法,以及针对国际学生的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课程。通识教育强调了四个关键词:全球视野、多元文化、学科融合、中国元素。各个板块里只有极少必修课,多为选修课,其中包含了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两大课程,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经济、金融、社会、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的融入。

  写作是核心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很多课程中都有写作,由专门的老师给学生上课,辅导学生写作。写作课的重点是训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与各门课程结合在一起。数学和算法也是核心课程的一个重要板块,不是就数学讲数学,而强调数学逻辑的思维方式,强调应用,把数学用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解决不同问题,也特别加强了编程和建模的课程。汉语是国际学生的必修课,无论起点如何,毕业时必须达到中级或以上水平,包括听、说、读、写,并占到相当学分。

  其四,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上海纽约大学推行小班化、互动式教学,强调课堂讨论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包含了大量的原著阅读、自由讨论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表达和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有学生说他们一个学期的阅读量,比有些大学本科4年的阅读量都要多,而且都是古今中外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英文论著,包含孔子、孟子、老子、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等的论著。只有阅读了大量原著,他们才能在课堂里参加讨论,才可能进入写作思考。课堂教学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一门课程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授课方式组合在一起,有主讲课、研讨课、实验课、写作课等。这样的教学组合形式,不仅能够促进教和学的结合,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海纽约大学聘用了一批学术助理,大多是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配合教授们的教学工作。他们要给学生作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包括写作、数学、科学、计算机、商学等课程。学校设立了学术资源中心,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助教,到学术资源中心得到学术助理们耐心细致的一对一辅导。这些助理能力很强,也非常热情,只要学生需要,没有时间限制。

  课程考评目的是检验教和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上海纽约大学老师如何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分呢?首先是重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行动态评价。每个老师可以有自己的考评方式,但是必须在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具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依据。多数老师在一个学期里有多次考试或考核,结合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给学生综合打分;有的老师把写作和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考虑;还有部分老师把学生的出勤率都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所有评价过程是在整个学期中展开的,而不是仅仅依据期末一次考试。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善始善终,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任何一个阶段的放松都会影响学期评价。二是强调实践与学术规范。小课题研究成果往往是考核内容之一。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搞一个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内容规范上都与国际学术会议的展板完全一样。这些研究实践,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学术规范。即使在细节方面不符合学术规范,教师也不会通过,必须一次次反复。三是强调动手制作。《互动媒体技术》是一门把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课程,期末作业就是要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制造成作品,还要举办作品展示会,通过他们制作的作品可以表现他们的创新和创造力,看了很震撼。

  中外合作办学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既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必须冷静思考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奋斗。

  来源:神州学人(2018年增刊第2期)

责任编辑: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