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轻轻拂面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美丽校园,似乎在探测这座现代化教育园区的别样精彩。
作为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平台,该试验区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使命,通过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把学校和教师“请进来”,中国学生不用出国门,就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实现在家门口留学、以国内的消费水平享受国际教育。
南海网记者 林师堂
不出国
在海南也能“留学”
初夏的校园,处处充满灵动的朝气。来到位于试验区内的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教师杨欣元正和学生漫步在教学楼间,他们沐浴着初夏的阳光,享受课间休闲时光,用英语交流着来海南“留学”的所见所感。
淄博,目前是海南比科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数学讲师。本科毕业后,他曾去往加拿大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随后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中心从事短期研究工作。
2023年12月,杨欣元受邀来到海南参加首届海南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海口、陵水、三亚等地。在试验区他遇到了现在的学校: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该校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所境外高校独立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引入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简称德国比科大)“实践嵌入式”教育模式,采用英语教学,实现了“在地国际化”教育。
“‘实践嵌入式’的教育模式侧重学以致用、应用创新,学生完成中德双方联合制定的培养方案,即可获得中德双学位,相当于‘学在海南=留学国外’。”杨欣元说,海南比科大配置有德国本部的教师资源,让学生不出国,在海南也能“留学”,也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实践嵌入式”教育模式,特别是专业课程的体系与德国比科大基本一致,学生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学校的优势学科、优势课程、优势师资也享受到了。此外,在试验区教学配套设施设备方面,该校还与其他院校共享机房、实验室等,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杨欣元(右一)与学生们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记者 林师堂 摄
“试验区引进全球知名院校,学校之间相互合作,是一个能沟通国内与国际、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沃土’,学生在这里既能够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又可以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通过多方位了解、多角度观察,海南自贸港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创新的国际化平台吸引着杨欣元,于是他放弃了在北美的博士后岗位,毅然决定留在海南,留在海南比科大深耕。
杨欣元认为,改革开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超越。往后,他计划将研究方向更多地侧重于服务海南自贸港数字化建设和智慧治理,把课堂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学生。
敢创新
推出“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
今年4月的一天,试验区体育馆内,一堂别开生面的健身操课拉开帷幕,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海南比科大等不同高校的学生同堂上课。
“这是试验区创新的一种办学模式,叫做‘大共享+小学院’模式。”试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区入驻各高校可以共享使用体育场馆、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公共设施,各入驻高校根据学科特色需要使用专享“小学院”。
试验区以内设的国际联合学院为载体,打造国际通识课程、国际创新实践教学、国际大师班等“大共享”软件平台,构建起中外互鉴、文理互通、学科互融、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的“五互一共”创新办学模式,促进高校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共享教育资源、共建教育体系、共治教育园区,更有利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学生李明禄(右一)与彭思敏(左一)在互相推荐所读书刊。记者 林师堂 摄
“入驻试验区的高校能共享园区的优质教学资源,能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海南比科大2023级学生彭思敏说,在这里,她可以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一起共享课堂,共享配套设施,还能交到更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方的朋友,让她能尽快熟悉校园环境,融入集体生活中。
与传统大学城相比,“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模式,试验区不同高校的学生可自由交流,帮助大家开阔视野,更加适合未来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在试验区选择其他高校的选修课程,之前我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开设的羽毛球课,认识了他们的老师和同学,通过和他们交流学习,我的羽毛球技术有所提升。”来自浙江舟山的海南比科大学生李明禄说,除了本校的专业课程之外,他还可选修其他高校课程,这些课程设计非常新颖,在“大共享+小学院”模式下,学生可以涉猎不同专业的知识。展望未来,李明禄希望能够参与到更多的国际交流项目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
试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多所中外知名高校在同一个园区里办学,有天然的交叉融合、共享的这种需求,互相取长补短的一种共同进步,推动各个学校之间,实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此外,试验区打造“教科产城”一体化发展。以教育为基底,逐步形成国际教育引领科技研发、科技研发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哺教育科研的“教育、科研、产业三轮驱动”的开发格局,通过教科产城联动、一二期开发联动,共同支撑园区开发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技研发为动力、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国际化园区。
据了解,黎安国际教育园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13个重点园区之一,采取“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模式,推动公共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所、学生宿舍等公共设施共享,创新开展“中外互鉴、文理互通、学科互融、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等教育改革实践,致力于打造中国教育开放发展的新标杆、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中外教育交流互鉴的集中展示窗口。
目前,试验区正在同步谋划和推进科研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等事项。浪奔潮涌,这座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的教育开放之城正在蓬勃生长。(林师堂)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