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然而,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广布,农业业态多样,适用型智能农林机械装备需求大、潜力强,但尚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农林机械制造产业布局。
这一“供需错配”的困局如何破解?即将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举办的一场智能农林机械装备创新创业大赛或能给出“解题”思路。
新闻发布会现场。实习生 郑舒尘摄
15日下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一届中国南方丘陵智能农林机械装备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会上,来自大赛主办单位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乐鸣介绍了赛事有关情况。
据介绍,本次大赛聚焦丘陵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丘陵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和丘陵农业设施与智能管理系统三大重点方向。赛事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20日,并分为初审和决赛两个阶段,其中,决赛将于10月中旬在福建省建宁县举行。
首届赛事为何选择落地福建建宁?这与当地深厚的农业基础、扎实的产业底蕴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密不可分。
“建宁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制种面积辐射广阔,还拥有数十万亩竹林和果业基地,农业结构多元、机械化应用场景丰富,为智能农林机械装备的示范验证、成果推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布会上,胡乐鸣介绍道,仅建宁本地制种业,每年外采农林机械设备量已达数千万元规模,“我们期待通过‘以市场促投资、以场景促创新’,吸引更多科技企业与人才落地。”
与此同时,建宁具备良好的制造底蕴,现拥有多家农林机械制造企业,今年以来相关产值已超1.5亿元;闽赣枢纽区位和国际陆港优势可以保障物流畅通,园区现有存量用地和标准厂房资源充沛,具备快速承接项目落地和产能扩张的优越条件。
此外,从全省层面来看,福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打下坚实基础,为赛事落地提供了“大环境”支撑。
会上披露,2024年福建全省主要粮油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1%,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1%;茶叶修剪、采收机械作业率超95%,初加工机械化率实现100%;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相关环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也均超80%。
这一成果背后,是福建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情,推出的系列务实举措:“十四五”期间省级以上财政累计安排10.7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惠及17.9万户农户、37.7万台农机具;2024年老旧农机报废量同比增长512%,今年以来,全省已受理报废补贴申请764.2万元,实现同比继续增长;同时,投入超7700万元支持78个农机研发项目,推动本土农机装备走出福建、迈向国际。
据悉,为激励优秀团队与项目,此次大赛奖金总额32万元,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共20项。除奖金外,协会还将联合各方为获奖项目提供成果推介、产业对接、落地应用等支持,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