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11个专业,断尾发展觅新途
职业院校总有把自己做大的冲动,“大而全”却不一定是“大而强”,反而会成为职校发展的负累。 “2000年,长沙航空职院扩大规模,专业开设追求“面面俱到”,当时热门的计算机到经济管理、旅游商务,学校一个都不落。办学规模也从原来的不到1千人激增到近万人。但后来我们发现,新增开的专业,化工专业拼不赢化工职院,旅游专业和商贸旅游职院有差距。‘大而全’成了‘鸡肋’。学生毕业缺少出口,这种矛盾就变得异常突出。” “职业学校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就要握紧拳头,打造特色,对于那些无法形成品牌优势的专业,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朱厚望告诉记者,从37个招生专业中,学校进行了自身办学方向上的调整。一次性砍掉11个与航空无关的非特色专业,握紧拳头打造最具特色的“航空”品牌。朱厚望说:“每个院校的资源都有限,办出‘少而精’,同样也能成为学生追捧的‘高富帅’职院。” 如同壁虎断尾,壮士断腕,握紧拳头办“少而精”的专业在改革之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航空市场到底有多大?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岗位容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否保险?”,“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与全产业链进行对接,就业如何对接?”质疑声此起彼伏。 朱厚望说:“到2020年,中国的通用航空飞机将达1万架以上,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成为拉动通用航空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私人飞机消费领域方兴未艾,相关市场价值不可估量。这都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专业调整后,除了向民航、通航业务拓展外,专业开始向私人小飞机、企业公务飞机维修、驾驶和服务业务发展。” 朱厚望还举了个例子:修一架直升机最普通的要几十万元,先进的直升机要几百万元。学校未来如果进行直升机维修,将其准备纳入航院办学体系,预计年修理量能达到三十架。
“深”字上做文章,打造全方位立体航空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空军装备部的直属专业院校,以前,学校航空专业停留在部队飞机维修领域。专业调整之后,学院围绕航空产业链,以航空维修类专业为核心,辐射航空机械制造、航空电子信息、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新增了与航空产业直接对接的12个专业,如航空电子信息技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通用航空器维修等专业。 现在从部队航空机修人才培养,到民航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的专业大类,长沙航空职院打造一条全方位立体的“航空人才培养体系”, 架子搭起来只是第一步,如何在人才培养和技术上紧密咬合航空产业链条才是这次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订单培养”是大部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采取的培养模式,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培养不仅是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更是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新生入学之后进行双向选择,企业来介绍工厂情况,学生选择后,学校把有意向、有志愿到这个单位工作的学生组织起来,学校跟企业从课程体系到课程内容、教材开发等方面合作,共同培养。 为此,学校建立了“企业代表”机制,相关企业向学校派出“企业代表”,参加学校专业建设研讨、教学大纲修订,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进行监理和验收,向企业提出报告和建议,根据企业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向学校提出新要求。 “要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才,良好的实习实训是关键。”长沙航空职院先后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67个。现拥有96个实习实训车间(室),朱厚望院长说,2010年,该院投资2600多万元修建了1340平方米航空维修实训大楼,学院依托空军装备部,为教育教学争取到了29架退役飞机,将飞机开进校园,替代学生现场实习,为航空修理相关专业学生提供零距离工作环境。 |
编辑:fx889hao0539 |
赛前训练是艰苦而又枯燥的。当别人在操场玩耍时,......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